基本信息

編號 101
標準名
(暫擬)
目犍連
身份 比丘
原文稱呼 目犍連, 摩訶目揵連, 目揵連, 大目揵連, 大目乾連, 目乾連, 大目犍連, 摩訶目乾連, 目連, 大目連, 摩訶目連, 目犍蘭, 摩訶目犍連, 目揵羅夜那, 大目揵羅夜那, 目揵連延, 目陀揵連, 大目虔連, 目揵蘭, 摩目乾連, 目健連, 拘律陀, 拘離多, 波離婆闍迦, 遠離, 拘律, 拘利陀
前生後世 前生: 惡(目犍連前生); 天人(目犍連前生); 彼王(目犍連前生); 鵠鳥之子(目犍連前生); 獺(目犍連前生); ; 鱼(目犍连前世); 優犇; 持地(王臣); 阿周陀; 帝釋(目犍連前生); 山樹神; 爲燃燈佛掃地(目犍連前生); 一商人(目犍连前生); 樹神(世尊舍頭之樹); 龍王(琉璃城); 七子; 一鳥(目犍連前生); 夜叉鬼(共王樗蒲); ;
親屬 兄弟姐妹: 弟(目犍連之弟);
親屬關係或存多說,詳情參考原文記錄
備註

原文記錄

原文稱呼 前生後世 親屬 原文鏈接 備註
目揵連 T0001卷1 諸弟子中最爲第一
目犍連 T0001卷19
摩目乾連 T0004卷1 上首弟子
摩訶目揵連 T0023卷2
目揵連 T0024卷4
目揵連 T0025卷4
大目乾連 T0026卷3
大目揵連 T0026卷6 問舍利子,無事比丘如此,人間比丘如何?舍利子答亦應如此。
大目乾連 T0026卷6 爲密器說法
目乾連 T0026卷7 爲佛所讚。
大目乾連 T0026卷8 佛欲得侍者,其時在會,發言自薦。佛未許可。入定觀察而知佛意在阿難,遂往勸請。
大目乾連 T0026卷9 佛與大衆說戒時,因衆中有破戒者,故默而不言。目犍連觀衆中破戒人,起身牽出。後佛說自此以後我不與大衆說戒。
大目揵連 T0026卷19 佛爲阿那律陀做衣前先跟目犍連說,我能爲其作衣,然後目犍連請佛爲作。
大目揵連 T0026卷20 作禪惛沉,佛至其前爲說除睡眠法。
大目揵連 T0026卷22 因舍利弗所說法而說比喻
大目揵連 T0026卷22
大目揵連 T0026卷23 爲衆說法
大目揵連 T0026卷29 佛在說戒時不語,因衆中有人破戒。目犍連由神通而知彼人,將其遣出。
大目犍連 前生: 惡(目犍連前生); T0026卷30 魔波旬來擾,入目犍連腹中。目犍連爲其說自己過去爲魔,擾亂佛弟子而墮惡趣之事。說魔波旬是自己前世爲魔時的外甥。
大目揵連 T0026卷48 往至舍利弗所
目揵連 T0032卷1 爲佛所讚
摩訶目乾連 T0033卷1 佛爲衆說戒,良久不語。阿難三請而告之曰衆中有人破戒。目犍連以神通觀之,逐破戒人出。佛乃爲講法。
大目揵連 T0034卷1 佛爲衆說戒,良久不語。阿難三請而告之曰衆中有人破戒。目犍連以神通觀之,逐破戒人出。佛乃爲講法。
目連 T0035卷1 佛爲衆說戒,良久不語。阿難三請而告之曰衆中有人破戒。目犍連以神通觀之,逐破戒人出。佛乃爲講法。
目乾連 T0047卷1 坐禪起睡意,佛知即現其前而爲說法
大目乾連 T0049卷1 發言讚歎舍利弗所說
大目揵連 T0050卷1 爲大衆說受歲事
目連 T0062卷1 受佛敕,廣集三千大千世界衆,令來受歲。
大目揵連 T0062卷1 即目犍連
大目乾連 T0064卷1 因佛說衆中有破戒人,而以神通觀察。將破戒人遣出。
大目乾連 前生: 惡(目犍連前生); T0066卷1 魔波旬來入腹中,入定觀察令魔出。而爲之說前世因緣,戒勉其莫觸惱比丘。
大目乾連 前生: 惡(目犍連前生); T0067卷1 魔波旬來入腹中,入定觀察令魔出。而爲之說前世因緣,戒勉其莫觸惱比丘。
大目揵連 T0099卷16 所與衆多比丘者,皆神通大力
大目揵連 T0099卷18 爲衆說法,特別敘述是世尊爲其所說。自述過去一時心中有疑世尊即知,以神通力現身爲目犍連說法。
大目揵連 T0099卷18 爲衆說法,特別敘述是世尊爲其所說。自述過去一時心中有疑世尊即知,以神通力現身爲目犍連說法。
大目揵連 T0099卷18 目犍連說正與世尊對話,非世尊來亦非自己往見,而因世尊與己均有天眼天耳故。
大目揵連 T0099卷19 帝釋來訪,從斷慳得福的角度讚歎舍利弗。舍利弗讚歎他能見其中果報
大目揵連 T0099卷19 憶念佛曾爲帝釋說法,當時所談未盡。遂往問帝釋,帝釋放逸故而不能答。並說這個法義您可以去問世尊,但是我這有新建好的樓閣不妨先遊覽參觀。
大目揵連 T0099卷19 四衆弟子請目犍連上天請佛還人間,遂往。論議而知會衆諸天子均是往昔從佛聞法而生天上,多有初果聖者。後得佛應許,七日後還於人間。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四十天子來訪,目犍连赞叹彼等得不坏净,天子自说确实得不坏净。顯示出目犍連的神通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與勒叉那同入城乞食,路見受苦人而微笑。勒叉那問何緣微笑,目犍連說今且乞食,還世尊前再問。後世尊爲其印證,並說該人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與勒叉那同入城乞食,路見受苦人而微笑。勒叉那問何緣微笑,目犍連說今且乞食,還世尊前再問。後世尊爲其印證,並說該人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與勒叉那同入城乞食,路見受苦人而微笑。勒叉那問何緣微笑,目犍連說今且乞食,還世尊前再問。後世尊爲其印證,並說該人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揵連 T0099卷19 同前而略。目犍連見受苦人,還與世尊說。世尊印可並說該人往昔因緣。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阿那律坐禪思惟四念處法義。目犍連知阿那律心之所念,即以神通力而至其前問法。
大目犍連 T0099卷19 阿那律坐禪思惟四念處法義。目犍連知阿那律心之所念,即以神通力而至其前問法。
大目犍連 T0099卷20
大目犍連 T0099卷20 目犍连來,讚歎阿那律,並問修何法而能【至此】。阿那律说由四念處而得天眼,。(【至此】是指阿那律目盲而能視?)
大目犍連 T0099卷20
大目揵連 T0099卷22
大目揵連 T0099卷23
目揵連 T0099卷24 涅盤未久,得佛讚歎
大目揵連 T0099卷31 暗夜小雨,如阿難執傘覆燈隨佛行,毘樓勒迦天王隨此比丘行
大目揵連 T0099卷34 爲婆蹉說法
大目揵連 T0099卷35 夜見光明知有天來見佛。晨問於佛,知是帝釋。
摩訶目揵連 T0099卷36
摩訶目揵連 T0099卷41
大目揵連 T0099卷43 受佛命爲釋氏說法,得佛讚許。
目揵連 T0099卷43
目連 T0099卷44
大目揵連 T0099卷44 知佛往梵天,亦往,亦爲說法
大目揵連 T0099卷45 得婆耆舍說偈讚歎
目揵連 T0099卷48
大目揵連 T0099卷50 見舍利弗爲鬼打頭,心無怨恨,而發言讚歎。
大目連 T0100卷5
目連 T0100卷6 一梵天起邪見,佛即至其所爲之說法。尊者知之亦同往
目連 T0100卷6
大目連 T0100卷9
大目連 T0100卷10 爲犢子梵志說法
目連 T0100卷12 說戒會中,以神通查五百比丘心。爲婆耆闍說偈讚歎
摩訶目連 T0100卷13
目連 T0100卷14
大目犍連 T0100卷15 見舍利弗爲夜叉所打而能忍受,即讚歎之
目乾連 T0101卷1 爲俱披犁謗
大目犍連 T0120卷2
大目連 T0120卷2
大目連 T0120卷3
大目揵連 T0125卷3 弟子品,佛說種種第一弟子
目犍連 T0125卷4 說母如何教子,應教其子以此爲榜樣
大目犍連 T0125卷10 見佛爲帝釋說法,即往問帝釋。帝釋言忘,請遊樓觀。即以神通令天人恐怖,再問之,帝釋即能說。
目揵連 T0125卷12 爲瞿波離所謗。欲往地獄教化瞿波離,佛勸而不從。至地獄,瞿波離見之而生嗔,遂返。
拘利陀 T0125卷12 目犍連的姓氏
目揵連 T0125卷17 聞舍利弗說法,讚歎並與問答
目揵連 T0125卷18 爲外道所傷,以神通還見舍利弗。告之身痛欲入涅槃。舍利弗問何不長久住世,告之佛不長久住世,我何故長久住。舍利弗教其暫止,自先入滅。
大目揵連 T0125卷19 於舍利弗涅槃後入涅槃,佛說其舍利應起塔
目犍連 T0125卷19 佛爲衆說法,並讚歎舍利弗目犍連
大目揵連 T0125卷20 四人往化跋提兄妹
大目連 T0125卷22 隨佛至滿財長者家
目連 T0125卷23
大目乾連 T0125卷26 毗琉璃欲攻打釋種,目犍連告佛欲往救之。佛告其宿緣難違。
大目揵連 T0125卷28 請命降龍,佛允之
目連 T0125卷28 衆遣目連往天上迎佛
目連 T0125卷29 奉佛命請舍利弗,未能舉舍利弗衣帶。且舍利弗後發而先至佛所。佛贊舍利弗,有比丘即於目犍連處懷慢心。佛即令目犍連以神通往東方世界見佛,並持五百比丘回。後送五百比丘返東方。
大目乾連 T0125卷29 六比丘各論,何等比丘能莊嚴牛角林。後佛各各讚許
目連 T0125卷30 佛遣目連與阿難集衆
目犍連 T0125卷36 如來將入滅,諸人來勸。佛說過去有目犍連神足第一,今亦無常
目乾連 T0125卷41 與舍利弗共五百比丘來,與比丘等共相問訊,其聲擾亂。佛令往他方。後由釋種與帝釋勸佛留之。佛問令往他方時作何想,答如來遣諸聖衆,我當收集之令不分散。佛贊之。
大目乾連 T0125卷44 佛命目犍連爲衆說戒,目犍連請佛更差餘人。(別經衆未提及目犍連回絕一事)
大目乾連 T0125卷45 受師子長者別請
目乾連 T0125卷45
大目乾連 T0125卷46 各領比丘。佛說各上坐比丘所令大衆均與上坐一類
目乾連 T0125卷47 從提婆達多處將比丘回佛處
大目乾連 T0125卷47 佛爲提婆達多授記後,迦葉往地獄見提婆達多,慰勞慶賀。地獄有多佛時的提婆達多。後提婆達多向佛與阿難問好
目乾連 T0126卷1 佛以種種特點稱弟子中第一
目連 T0128a卷1 隨佛往滿財長者處
大目犍連 T0128b卷1 隨佛往滿財長者處
摩訶目揵連 T0129卷1 奉佛命告諸比丘命日受請
大目乾連 T0130卷1 善無毒以爲是供養佛弟子,見是外道
大目乾連 T0130卷2 隨佛往善無毒處
大目揵連 T0135卷1 佛自說神通,提及目犍連
摩訶目乾連 T0137卷1 因衆喧鬧,佛遣其往別處住。後梵天勸請而得佛開允。
目乾連 T0139卷1 爲瞿波離所謗
目揵連 T0144卷1 姨母不忍見彼入滅,故先入滅。
大目乾連 T0145卷1 姨母不忍見彼入滅,故先入滅。
目連 前生: 天人(目犍連前生); T0152卷1
目連 前生: 彼王(目犍連前生); T0152卷2
目連 前生: 鵠鳥之子(目犍連前生); T0152卷3
目連 前生: 獺(目犍連前生); T0152卷3
目連 前生: ; T0152卷3
目連 T0152卷5 琉璃王殺釋族,目連欲救之。佛令目連將一釋種人置佛鉢中,戰後令阿難舉鉢觀之亦亡
大目揵連 前生: 鱼(目犍连前世); T0152卷6
目連 前生: 優犇; T0152卷8
大目連 T0154卷2
目連 T0155卷2 婆羅門供養此四比丘,而求願爲龍
大目揵連 T0156卷3
大目揵連 T0156卷4
大目揵連 T0156卷5
大目揵連 T0156卷6
目連 T0156卷6
大目揵連 T0159卷1 與會列名
目犍連 T0159卷2 提及,定義三寶,舉例說明
目犍連 T0159卷3
大目乾連 前生: 七子; T0160卷1
目連 T0160卷4
大目乾連 前生: 持地(王臣); T0166卷1 先佛入滅
摩訶目揵連 前生: 阿周陀; T0171卷1
目乾連 前生: 帝釋(目犍連前生); T0173卷4
目犍蘭 前生: 天人(目犍連前生); T0177卷1
摩訶目犍連 T0178卷1
目犍連 前生: 山樹神; T0183卷1 曾爲二百五十山樹神之一
摩訶目揵連 T0184卷1 佛命其說佛本起,但後文仍說:佛言
摩訶目揵連 T0184卷1 燈光佛授記時說
目連 T0186卷8 即目犍連
目揵連 T0186卷8 因舍利弗從佛出家
摩訶目乾連 T0187卷1
大目犍連 T0187卷12 從舍利弗見佛出家
目揵連 T0187卷12 即大目犍連
目揵連 前生: 爲燃燈佛掃地(目犍連前生); T0189卷4 此說爲目犍連的姓
目揵羅夜那 T0189卷4 即目犍連
大目揵羅夜那 T0189卷4 即目犍連
大目揵連 T0190卷1 入城乞食尚早即上淨居天。天人說佛難值遇,歸與佛說。佛爲說所供養諸佛。
拘離多 T0190卷47 另一大婆羅門之子。
拘離多 T0190卷48 亦見前卷
波離婆闍迦 T0190卷48 “波離婆闍迦”意爲修行人,即通稱,此指拘離多
遠離 T0190卷48 即“波離婆闍迦”的意譯
目揵連延 T0190卷48 即拘離多
目陀揵連 T0190卷48 即拘離多
目揵連 前生: 一商人(目犍连前生); T0190卷48 即拘離多
目揵連 T0190卷51
目揵連 T0190卷52
目揵連 T0190卷53
目揵連 T0190卷56 難陀出家欲還俗,佛令難陀關門後方可走。諸阿羅漢即開諸門,令阿難關此門而彼門開
大目連 T0190卷57
摩訶目揵連 T0190卷58
大目犍連 T0191卷1
大目犍連 T0191卷2
大目犍連 T0191卷12
大目虔連 T0191卷13
大目連 T0192卷4
目犍連 T0193卷4 目犍連
目連 T0193卷4
目連 T0193卷4
目連 T0193卷6
大目揵連 T0194卷2
目連 T0195卷1
拘律陀 T0196卷1 目犍連
大目揵連 T0196卷1
目連 T0196卷1
大目揵連 T0196卷2
目揵蘭 T0198卷1
摩訶目犍連 T0198卷2
目犍連 T0198卷2
摩訶目犍連 T0198卷2
摩訶目揵連 T0199卷1
拘律 T0199卷1
大目連 T0200卷2
大目連 T0200卷3
大目連 T0200卷4
大目揵連 T0200卷5
目連 T0200卷5
大目揵連 T0200卷5
目連 T0200卷5
大目揵連 T0200卷5
大目連 T0200卷5
大目揵連 T0200卷5
目連 T0200卷5
目連 T0200卷5
大目揵連 T0200卷9
大目揵連 T0200卷10 助梨軍支乞食,终不能得
目連 T0200卷10
目連 T0201卷7 教二弟子,久未得胜法。舍利弗告知,鍛金師应学安般,浣衣者应学不净。后即得道。
目連 T0201卷8
目連 T0201卷9 魔王奉優婆毱多尊者命,化現形象
大目犍連 T0202卷3
目連 T0202卷3
大目犍連 T0202卷4
大目揵連 T0202卷4
目連 T0202卷4
目連 前生: 樹神(世尊舍頭之樹); T0202卷6
大目連 T0202卷6
目揵連 前生: 龍王(琉璃城); T0202卷8
目連 T0202卷10
目健連 T0202卷12
目犍連 T0202卷12
目連 前生: 一鳥(目犍連前生); T0202卷13
大目揵連 T0203卷2
目連 T0203卷3
目犍連 T0203卷3
目犍連 T0203卷5
目連 T0203卷8
目連 前生: 夜叉鬼(共王樗蒲); T0203卷8
目揵連 T0205卷1
目連 T0205卷2
目連 T0206卷1
目揵連 前生: 獺(目犍連前生); T0206卷2
目揵連 T0206卷2
摩訶目揵連 T0206卷2
摩訶目揵連 T0206卷2
摩訶目揵連 T0206卷2
目連 T0207卷1 目連與佛見餓鬼等的類似情節,在經律中多見。如搜“恐人不信”
目連 T0207卷1
目連 T0207卷1
目連 T0208卷1
目連 T0208卷1
目連 T0208卷1
目連 T0208卷1 同「(六)」《雜譬喻經》(T04n0207_p0523b25)
目連 T0211卷1
摩訶目揵連 T0211卷2
目連 T0211卷3
大目連 T0212卷2
大目揵連 T0212卷5
大目連 T0212卷9
大目犍連 T0212卷10
目連 T0212卷10
目連 T0212卷10
大目連 T0212卷11
目連 T0212卷12
大目揵連 T0212卷14
目連 T0212卷16
大目揵連 T0212卷23
目揵連 兄弟姐妹: 弟(目犍連之弟); T0212卷25
目揵連 T0212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