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編號 265
標準名
(暫擬)
大迦旃延
身份 比丘
原文稱呼 那羅陀, 迦旃延, 大迦旃延, 摩訶迦旃延, 摩訶迦遮延, 那羅童子, 弟子, 迦栴延, 迦栴延子, 大迦栴延, 不叫, 曩羅那, 迦底, 大迦底
前生後世 前生: 一信行善優婆塞; ;
親屬 父: 大迦旃延(那羅陀之父);
親屬關係或存多說,詳情參考原文記錄
備註

原文記錄

原文稱呼 前生後世 親屬 原文鏈接 備註
迦旃延 T0005卷2 與大迦葉、阿那律共議結集三藏之事。
大迦旃延 T0026卷8 佛欲得侍者,其時在會,發言自薦。佛未許可。
大迦旃延 T0026卷22
大迦旃延 T0026卷28 大衆從佛聞法,後轉請大迦旃延廣爲開示。迦旃延初時推卻,再請而說,並囑大衆要轉述給佛,得佛認可才能受持。
大迦旃延 T0026卷42 比丘衆聞佛說法,持佛所說請大迦旃延廣爲開示。大迦旃延先勸其問佛,再請而爲開示。並囑其持向佛說,待佛評斷。
大迦旃延 T0026卷43 三彌提比丘持跋地羅帝偈來問,爲其開示,囑其持以報佛,待佛評斷。
大迦旃延 T0026卷48 往至舍利弗所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9 爲外道說法
迦旃延 T0099卷16 所與衆多比丘者,皆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答梵志問,說在家人由貪共諍,出家人由見共諍。並說佛能離此二繋。梵志歸敬世尊。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一耆年梵志來訪,迦旃延不命就坐。衆怪之,而說:若有老人來我皆問訊令坐。而耆年不離欲爲少年法,少年得離欲爲老人法。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王來訪,迦旃延破其婆羅門最勝的種姓見。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乞食至迦梨迦優婆夷家,爲其說法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爲衆說法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長者來問經義,爲答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長者來問佛所說義,爲答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長者來問佛所說義,爲答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迦旃延聞訶梨長者患病,即至其家乞食併爲說法。長者得阿那含。
摩訶迦旃延 T0099卷20 迦旃延聞陀施長者患病,即至其家乞食併爲說法。長者得阿那含。
大迦旃延 T0100卷8 佛教其修定
大迦旃延 T0125卷3 弟子品,佛說種種第一弟子
摩訶迦遮延 T0125卷10 世尊入滅之後。二婆羅門來問迦旃延法義。後即皈依
迦旃延 T0125卷28 請命降龍,佛不允
迦栴延 T0125卷35 諸比丘見世尊與執杖釋種所說,不解,往問迦旃延。爲解之。
迦旃延 T0125卷45 受師子長者別請
迦旃延 T0125卷46 各領比丘。佛說各上坐比丘所令大衆均與上坐一類
迦旃延 T0126卷1 佛以種種特點稱弟子中第一
摩訶迦旃延 T0130卷2 隨佛往善無毒處
迦旃延 T0154卷2
迦旃延 T0154卷2 爲衆說法
摩訶迦旃延 T0156卷1
摩訶迦旃延 T0159卷1 與會列名
摩訶迦旃延 T0187卷1
那羅童子 T0187卷3 相師的弟子,相師自傷無緣見佛成道,告其弟子當隨佛出家
那羅陀 T0190卷7 即大迦旃延比丘小時候
那羅陀 T0190卷9 阿私陀之弟子
那羅陀 T0190卷10 阿私陀仙人的弟子
那羅陀 父: 大迦旃延(那羅陀之父); T0190卷37 父爲王臣大富,因長子欲害此弟,其父即遣其至阿私陀仙人處。後有龍王問偈,那羅陀不解而往問佛,即得出家。
不叫 T0190卷37 即那羅陀
大迦旃延 前生: 一信行善優婆塞; T0190卷38 即那羅陀
迦旃延 T0190卷38 歷數已度的比丘
摩訶迦旃延 T0190卷51
大迦旃延 T0190卷52
摩訶迦旃延 T0190卷53
摩訶迦旃延 T0190卷56 難陀出家欲還俗,佛令難陀關門後方可走。諸阿羅漢即開諸門,令阿難關此門而彼門開
迦旃延 T0190卷57
大迦旃延 T0190卷58
曩羅那 T0191卷3 阿私陀的外甥,即大迦旃延
迦底 T0191卷3 即曩羅那,即迦旃延的別譯
大迦底 T0191卷3 即曩羅那,即大迦旃延的別譯
迦旃延 T0192卷4 佛在波羅奈所度化。 「梵志阿私陀仙,將其弟子那羅陀身,即出山向波羅㮈城,即於城外,造立草庵,在中居住」《佛本行集經》卷37〈41 那羅陀出家品〉(T03n0190_p0825c11 ~ T03n0190_p0825c13) 由此可知,在波羅奈所度化的“迦旃延”就是“大迦旃延”。
弟子 T0193卷1 相師的弟子,後來的大迦旃延
迦栴延子 T0194卷2
迦旃延 T0201卷12
迦旃延 T0202卷5
迦旃延 T0203卷2
迦栴延 T0203卷9 迦旃延好食亦飽,粗食亦飽。妙淨長老曾引此事。
迦栴延 T0203卷9
迦栴延 T0203卷9
迦栴延 T0203卷10
大迦栴延 T0207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