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編號 273
標準名
(暫擬)
頂生
身份
原文稱呼 頂生, 頂生王, 我嬭王, 頂生之王, 曼陀轉輪王, 曼陀王, 剎利頂生王, 文陀竭, 文陀竭王, 轉輪聖王, 我養, 抆陀竭王, 曼陀
前生後世 前生: 長者子(頂生王前生); 廣作; ; 後世: 釋迦牟尼佛; ;
親屬 父: 靜齋; 瞿薩離;
親屬關係或存多說,詳情參考原文記錄
備註

原文記錄

原文稱呼 前生後世 親屬 原文鏈接 備註
頂生 父: 靜齋; T0001卷22 列其譜系
頂生 父: 靜齋; T0023卷6
頂生王 父: 靜齋; T0024卷10
頂生王 父: 靜齋; T0025卷10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26卷11 佛前生
頂生王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26卷11 佛前生
剎利頂生王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26卷34 應爲泛指,從灌頂而生的王。《漢語佛典中的「頂生王」及其原語之研究》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39卷1 過去轉輪聖王,降伏四州而貪心不息。上忉利天見帝釋,欲取而代之,未得而失勢。臨命終時有悔。
文陀竭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40卷1 過去轉輪聖王,降伏四州而貪心不息。上忉利天見帝釋,欲取而代之,未得而失勢。臨命終時有悔。此經中名爲文陀竭,並說從母頂上生。
轉輪聖王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099卷10 佛過去身,別經所述更詳,並有王名。北傳:雜阿含264經, 中阿含61經, 增壹阿含24品4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96經。 此系列未說與帝釋爭位之事,僅說福報廣大但不知足。所得福報皆已無常。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25卷8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52卷4 轉輪王,德服多國。後欲見帝釋,即往見之。見而欲得帝釋位,惡念故而神通滅。還國不久命終。臨終告國人因貪獲病故
我養 父: 靜齋; T0165卷1 即頂生王別名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父: 靜齋; T0165卷1 頂生王灌頂已,征服四大洲,征服四天王天
頂生王 前生: 長者子(頂生王前生); 廣作;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65卷6 替帝釋降伏阿修羅。自念已得四大洲、四天王天。今欲得帝釋位,念起即失神通,還人間而命終。臨終與人說自由貪心不知足而亡。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90卷4
頂生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90卷4 得四天下,復得帝釋半座而坐
頂生 父: 靜齋; T0190卷4 次第爲王
頂生 T0190卷8 摩訶那摩爲淨飯王舉例說明:聖王生時當有不思議事
頂生 T0190卷8 爲轉輪王乃至領三十三天
頂生 T0190卷21 太子見阿羅羅外道時提及往昔有王。“彼王已得統四天下,猶不知足,騰上至彼三十三天,得於帝釋半座而坐,以其內心不知足故,五[80]欲境界便即失盡,墮落於地。”
頂生之王 T0190卷23 頻婆娑羅王勸世尊還俗時提及。“王四天下及忉利宮”
頂生王 T0191卷1
我嬭王 T0191卷1 即頂生王別名
曼陀王 T0192卷1 從頂生,即頂生王。梵:Māndhātṛ
曼陀 T0192卷3 p274
曼陀王 T0192卷4 頂生王
曼陀轉輪王 T0192卷5 頂生王。梵文:**mūrdha-gata**
抆陀竭王 T0193卷1 此王頂生(即頂生王)
頂生 T0193卷3
文陀竭王 T0195卷1
頂生王 T0195卷1
文陀竭 後世: 釋迦牟尼佛; T0196卷2 佛让迦叶半座,是因为当初迦叶为帝释世尊为王,帝释让王半座。
頂生王 T0201卷3 用典
頂生 T0201卷14
文陀竭 父: 瞿薩離; T0202卷13
頂生 前生: 廣作; T0202卷13 爲帝釋退阿修羅,此說頂生王;欲奪帝釋位而退還人間即亡,此說頂生王。
頂生王 T0212卷4 欲殺帝釋奪其位
頂生王 T0212卷4 此處說佛“與”頂生王說此偈,實際應是佛“因”頂生王事而說此偈。
頂生 T0212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