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編號 54
標準名
(暫擬)
阿闍世
身份 王, 優婆塞
原文稱呼 阿闍世, 阿闍世王, 阿闍世太子, 韋提希子阿闍世王, 阿闍貰, 阿闍貰王, 未生怨, 摩竭國王, 婆羅留支, 婆羅留支王子, 王
前生後世 前生: 大國王(喜食雁肉); ; 比提醯國王; ;
親屬 母: 韋提希夫人; 夫妻: 月光夫人; 兄弟姐妹: 無畏王子; 耆域;
親屬關係或存多說,詳情參考原文記錄
備註

原文記錄

原文稱呼 前生後世 親屬 原文鏈接 備註
阿闍世 T0001卷2 欲伐跋祇國,遣大臣問佛。佛爲說跋祇國所具七法,大臣自知不敵。
阿闍世 T0001卷4 舉兵來求舍利
阿闍世 夫妻: 月光夫人; 兄弟姐妹: 無畏王子; T0001卷17 十五日月圓,與衆共論應作何事。後往見佛。聞法、受三皈五戒。
阿闍世 T0005卷1 欲伐鄰國,遣大臣雨舍問佛
阿闍世 T0006卷1 欲伐鄰國,遣大臣雨舍問佛
阿闍世 T0006卷2 興兵欲得舍利
阿闍世王 T0007卷3 興兵欲得舍利
阿闍世 T0022卷1 七月十五問衆臣宜作何事,衆說紛紜。受耆域諫至佛所。從佛聞法,懺悔宿業。
未生怨 T0026卷35 鞞陀提子,鞞陀提即韋提希夫人。與跋耆人不和,遣大臣雨勢問佛。佛爲說法。
阿闍世王 T0080卷1 說阿闍世殺父,但懺悔,故入地獄後得速出
阿闍世王 T0081卷1 說善惡業報時,提及此王殺父
阿闍世 T0099卷38 供養提婆達多
阿闍世王 T0099卷46 與波斯匿共闘
阿闍世 T0099卷46 爲波斯匿王所俘,而放還
阿闍世 T0099卷47 佛說車離國人防備阿闍世,比喻比丘應防備波旬
阿闍世 T0100卷1 見提婆達多神通,即敬信供養
阿闍世王 T0100卷4 兩王鬥,勝
阿闍世王 T0100卷4 兩王鬥,負而被俘,被放還
阿闍世 T0125卷3 弟子品,佛說種種第一弟子
婆羅留支 T0125卷5 即阿闍世王。佛說如果沒有阿闍世王的供養,提婆達多也不能做惡而墮地獄。以此說明應慎重對待利養
阿闍世 T0125卷5 提婆達多教其殺父,殺阿羅漢尼
婆羅留支王子 T0125卷8 受提婆達多教,殺父
阿闍世 T0125卷9 受提婆達多教,以醉象殺佛。象爲佛所調伏
阿闍世 T0125卷13 恆以五百釜食供給提婆達多。
阿闍世王 T0125卷20
阿闍世王 T0125卷32 往見佛,請佛往羅閱城坐夏。後毗舍離城人民來請佛,阿闍世王允之。佛記其因懺悔故入拍球地獄,後得生天。
阿闍世 T0125卷34 欲攻打拔祇國,遣使問佛。佛說彼國俱七法。
阿闍世 T0125卷38 日供養阿闍世五百釜食
阿闍世 夫妻: 月光夫人; 兄弟姐妹: 耆域; T0125卷39 七月十五日問諸眷屬當行何事度此良宵。諸人所言均不稱心,耆婆說往見世尊,即歡喜而往。
阿闍世王 T0125卷41 聞有人害佛,即憤恚欲殺。親往尸利掘家,見佛神通而讚歎
阿闍世太子 T0125卷47 供養提婆達多,受其教而殺父,受其教而以醉象害佛
韋提希子阿闍世王 T0126卷1 佛以種種特點稱弟子中第一
阿闍世王 T0155卷2 請佛調伏龍災
阿闍世王 前生: 大國王(喜食雁肉); T0156卷4
阿闍世王 T0156卷6
阿闍世王 T0160卷2
阿闍世 T0192卷4
未生怨 T0193卷5 阿闍世王
阿闍世 T0193卷5
阿闍世 T0193卷6
摩竭國王 T0193卷6 此爲阿闍世王。調達病重遣人往見此王
T0194卷3
阿闍世王 T0197卷1
阿闍世王 T0197卷2
阿闍世 T0200卷1
阿闍世王 T0200卷2
阿闍世 T0200卷2
阿闍世 T0200卷6 謀害父王,不聽衆人禮拜宮內佛塔。
阿闍世王 T0200卷8
阿闍世王 T0200卷10 彼人从此王求出家
阿闍世王 T0202卷1
阿闍世王 T0202卷6
阿闍貰 T0202卷12
阿闍世 T0202卷13
阿闍世 前生: ; T0203卷1
阿闍世王 前生: 比提醯國王; T0203卷2
阿闍世王 T0203卷3
阿闍世王 T0203卷5
阿闍世王 T0203卷5
阿闍世王 T0207卷1 此見:「王舍城內有一屠兒。名曰伽吒。是未生怨王少小知友」《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1(T27n1545_p0523a28 ~ T27n1545_p0523b01) ​ 經中應另有立一室,入皆殺之事。 「「時,王諸使語彼:『汝能為王斬諸兇人不?』……彼啟王言:『為……彼兇人啟王言:『今從王乞願,若人來入此中者,不復得出。』 」《雜阿含經》卷23(T02n0099_p0163c09 ~ T02n0099_p0163c23)
阿闍世王 T0208卷2 見「(三五)」《雜譬喻經》(T04n0207_p0529c22)
阿闍貰王 前生: 大國王(喜食雁肉); T0211卷3
阿闍世 T0211卷4 阿阇世欲伐 越祇 ,大臣问佛,佛说彼国七事故不可胜。 見別經,如「佛報大臣:「昔吾一時曾遊越祇正躁神舍,見其國人,皆多謹勅,我時為說治國七法不危之道」《般泥洹經》卷1(T01n0006_p0176a20 ~ T01n0006_p0176a22) 「佛言:「是越祇國人民,持七法者,王不能得勝,不持七法者可勝。」」《佛般泥洹經》卷1(T01n0005_p0160b27 ~ T01n0005_p0160b29)
阿闍世 T0212卷14
阿闍世王 T0212卷20 波斯匿生擒阿阇世,放之。见:T02n0099_046 杂阿含(一二三七);T04n0200_001 撰集百緣經;T22n1428_056 四分律,亦提及二王战斗,但意在说目犍连预言胜负。 ​ 本經明確說韋提希夫人爲波斯匿王之姐妹。餘經未見此關係。 南傳本生經持此說「波斯匿王之父摩訶拘薩羅,嫁其女(拘薩羅夫人)與頻婆娑羅王」《本生經》(N34n0018_p0133a14 ~ N34n0018_p0134a01)。 據說南傳法句經注亦有此說,待勘。 另外,有時稱爲拘薩羅夫人,可知與波斯匿有關係。
阿闍世 T0212卷23
阿闍世 T0212卷25
阿闍世 T0212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