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 悲華經
基本信息
經號 | 何氏新考 : 0217 ;
CBETA : T0157 ;
大正藏 : T0157 ;
|
---|---|
著譯者 | 北涼 曇無讖 譯; |
卷數 | 十卷 |
原文 |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
備註 |
相關內容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016a25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165a02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20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209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800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卷一轉法輪品
佛在山中,大眾圍遶。彌勒、水天、師子意、日光等諸大士,忽起向東合掌,云蓮華尊佛。寶日光問,以何因緣。佛云:東南方百億界外有佛,今日在蓮華中成等正覺。
卷一陀羅尼品
佛說彼蓮華尊佛,國土殊勝妙相,并日月尊佛虛空印菩薩因地。彌勒大樹王佛出世,亦說此陀羅尼祕密神咒。過去善持劫輪王無諍念生子,具足相好。大臣寶海梵志為相師,乃云:必成無上道。後長大出家得道成佛,名寶藏如來。寶海梵志過去化輪王千子,四天王諸天來供養佛。
卷三大施品
佛說過去寶藏如來出現時,寶海梵志與輪王無量淨同其千子,於佛廣陳大施。
卷三至卷九授記品
初寶藏佛授輪王為彌陀佛,記大太子觀音為正法明王佛,二子勢至名功德寶山佛,三子文殊為普現佛。授四子為普賢如來,五子蓮華尊佛,六子自在王如來,七子無垢香王佛,八子普賢為自在相王佛。次授會中十千人,次第成佛,九子為阿[門@(人/(人*人))]如來,及國土莊嚴。輪王十子記為金華如來,十一子為自在音王佛,授五百王子記。寶海梵志有八十子及諸弟子,各與授記。次授拘留孫佛、俱那含佛、迦葉佛、釋迦佛、彌勒佛、師子月佛,次授五人同發菩提心記。則此賢劫中堅音如來等佛,次第授記出現。
寶海梵志行大悲行,記為大悲菩薩,十方佛及菩薩來證。寶藏佛為大悲說助道法諸三昧門,令行檀波羅蜜多行。寶藏為說淨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一切波羅蜜行。
卷十入定三昧品
寶海梵志最後於寶藏如來所,出家修道。經無量劫無量佛,深種善根,當賢劫中人壽短促,五濁惡世,出現作佛,名釋迦牟尼也。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十卷,與大悲分陀利經同本異譯。
說諸佛本願莊嚴清淨佛土,釋迦如來以大悲故,願出五濁惡世成佛度生。說釋迦佛因地布施身命,種種大悲行願。彌陀、阿[門@(人/(人*人))]、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本所發願,讀誦書寫此經,乃至一偈,勝十大劫行六波羅蜜。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十卷,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與大乘大悲分陀利經同本異譯。
閱藏知津
十卷。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佛在王城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菩薩四百四十萬,及梵天六欲天等。時彌勒等上首菩薩,向東南方稱蓮華尊佛功德,寶日光明菩薩問佛因緣,佛答其故,謂蓮華尊佛昨夜初成正覺,作大佛事。
陀羅尼品第二
說彼東南世界相貌,及說過去日月尊佛授現佛記,授與解了一切陀羅尼門。說此事已,十方菩薩同來崛山,聽受陀羅尼門,皆得見彼蓮華佛剎。次有解脫怨憎菩薩,問修集陀羅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歲中修。彌勒自言,於十恆沙劫前,已從娑羅王如來處得聞得修,以本願故,久在生死,待時成道,求佛授職。佛為說諸章句,令眾獲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惡道眾生令生天人,為諸天人示宿世因緣。
大施品第三
寂意菩薩問佛出此濁世因緣,佛備述恆沙阿僧祇劫前事。謂刪提嵐世界,善持劫中,無諍念輪王,有大臣名為寶海,生寶藏佛。王及千子諸小王等,皆悉供養,未發大心,寶海求夢,知彼志劣。以夢白佛,勸彼諸人發無上心,各取淨土。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
寶藏如來授輪王記,即無量壽佛。第一太子,即觀世音。第二王子,即得大勢。第三王子,即文殊師利。第四王子,即普賢佛。第五王子,即今蓮華尊佛。第六王子,即法自在豐王佛。第七王子,即光明無垢堅香豐王佛。第八王子,即普賢菩薩。次授十千懈怠人記,次記第九王子,即阿[門@(人/人*人)]佛。第十王子,即香手菩薩。第十一王子,即寶相菩薩。
又授五百王子記,又授四百王子記,又授八十九王子記,又授八萬四千小王記,又授寶海八十子記,又授寶海三億弟子記,千童子記,侍者五人記。最後寶海發大悲願,諸菩薩等皆悉讚歎,六方諸佛,送華供養。寶藏如來摩頂授記,并說菩薩四法懈怠,四法精進。一者願取清淨世界;二者願於善心調伏白淨眾中,施作佛事;三者願成佛已,不說聲聞辟支佛法;四者願成佛已,壽命無量,是名四法懈怠。一者願取不淨世界;二者於不淨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說三乘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壽命,不長不短,是名四法精進。
檀波羅蜜品第五
寶藏如來為大悲菩薩說諸三昧門助菩提法清淨門經,大悲菩薩歷劫行諸難行苦行。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
十方諸佛皆我釋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薩來會供養。佛入三昧,令諸大眾皆入身毛孔中。復說十專心發於菩提,能入一切行門,乃至結名,結益,勸持。無怨沸宿大仙夜叉,發願流通
部類
知津 | 經藏 / 大乘經 / 方等部 / 顯說部 |
---|---|
呂目 | 經藏 / 華嚴部 |
會閱 | 经藏 / 大乘經 / 方等門 |
何氏新考 | 本緣部 |
CBETA | 02 本緣部類 / 佛本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