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0742 ; CBETA : T0642 ; 大正藏 : T0642 ;
著譯者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卷數 二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再雕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山图北藏山图
嘉興东大龍藏阿育王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001c08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154a08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139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279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872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二卷
卷上 堅意菩薩問:頗有三昧疾證菩提否。佛云:有三昧名首楞嚴,若能修者,疾成正覺。
卷下 舍利弗白言:如是三昧遠離魔境。佛云:汝今欲見魔境否。唯然。佛即放光,一切魔境皆現,佛即以三昧力降之,即隱。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三卷。
佛說是三昧,非九地已下菩薩及二乘人所知,惟受職菩薩之所能得,不以一緣一義可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無礙智慧,無所不攝,如海會百川,得此三昧故。一切三昧皆悉隨之,故名首楞嚴會中諸大菩薩證此三昧者,各現種種大自在神變。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三卷,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說是三昧治心如空等一百法相,非九地已下菩薩及二乘人所知,唯受職菩薩之所能得。不以一事、一緣、一義可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無礙智慧無所不攝,如海會百川,得此三昧故,一切三昧皆悉隨之,故名首楞嚴。會中諸大菩薩證此三昧者,各現種種大自在神變。


閱藏知津

三卷。靡。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及天龍八部,皆來集會。時堅意菩薩請問三昧法,佛唱首楞嚴名,一切眾會,各敷妙座。各見如來坐其座上。等行梵王問何佛是實,佛言:一切皆是真實,次攝神力,以百句義釋此三昧。
次說學射之喻,次有持須彌山釋現三昧力,次有現意天子現三昧力,次佛放眉光,照於魔宮,使大眾皆見魔王被五繫縛。次有魔界行不汙菩薩化度魔女,魔尋見佛,佛與授記,因說四種授記不同。次為二百魔女授現前記,次說住三昧神力,次堅意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福田及多聞等諸義。
次授淨月藏天子道記,次文殊師利自說往昔曾三百六十億世示現作辟支佛,於是二百菩薩還發大心,誓得十力。次令彌勒菩薩現三昧力,次摩訶迦葉解知文殊師利久已成佛,佛即說其過去名為龍種上佛,佛昇虛空,光照十方,十方諸佛,同說此法,亦同放光,交互相見。次明佛壽甚長,次明受持者,有二十不思議功德。

部類

知津 經藏 / 大乘經 / 方等部 / 顯說部
呂目 經藏 / 般若部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方等門
何氏新考 經集部
CBETA 09 經集部類 / 三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