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0775 ; CBETA : T0681 ; 大正藏 : T0681 ;
著譯者 唐 地婆訶羅 譯;
卷數 三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0775 大乘密嚴經 唐 地婆訶羅 譯;
    • 0776 大乘密嚴經 唐 不空 譯;

本作品的註疏

  • 2295 大乘密嚴經疏 唐 法藏 撰; (备注:《大藏會閱》云:釋日照之譯本)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再雕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山图北藏山图
嘉興东大龍藏阿育王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002c10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130a06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150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283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87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三卷。
卷上 如來入自智證境,神通變現一切佛國土,唯密嚴佛土超諸佛土,上方亦過者。金剛藏菩薩問,菩提者是何句義,佛即答之。
卷上妙身生品
如實見菩薩問,如何得意生身及神通力,入於密嚴無我法門。諸菩薩各各相問,各各為答。
卷中 大光菩薩聞說密嚴微妙功德,白金剛藏云:一切世界色像是誰安立,及問解脫等義。復為螺髻梵天說受胎分相心所取境而成身,當修觀行合密嚴佛土解脫寂滅殊勝境界也。
卷下 金剛藏大神變照及自識境界,說阿賴耶識猶如雪山。有一惡獸,詐現諸相,食一切諸獸。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能起我我所一切執見,壞諸眾生法身慧命,由是不能入密嚴佛國土殊勝境界。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三卷,地婆訶羅譯。
有淨佛土,超出三界,殊勝淨妙,名曰密嚴。諸菩薩眾皆是智慧神足意生之身,如日月明珠境中之像,而來住此。諸菩薩問,金剛藏菩薩答,廣說微妙不思議法門。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三卷,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世尊從證自智境現法樂,住淨妙佛土,名曰密嚴。諸菩薩眾,皆是智慧神足,意生之身,如日月明珠,鏡中之像,而來住此,請說密嚴行。金剛藏菩薩言:仁主欲入密嚴無我之法者,先應覺了諸分別境,是心之相,於境界中,捨諸分別。一切世間,是分別見,見世間體,即於所緣而得三昧。


閱藏知津

三卷,前有聖教序。南染,北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密嚴會品第一
佛住出過三界密嚴之國,與十億佛土微塵菩薩眾俱,放光照現莊嚴勝相,答如實見菩薩之問。有金剛藏菩薩,問第一義法性。佛答以如來藏不生不滅,如月普現。
妙身生品第二
如實見菩薩,請金剛藏菩薩,說諸聖人內證之境,金剛藏以偈答之。又請示歸依之處,亦以偈答。復示繢像夢境等喻,又以偈明三性五法等義。復現大小無量身形。次有眾多菩薩,同問世間一切誰之所作。金剛藏偈答阿賴耶識,能現眾法。次有螺髻梵王,承佛威力,來密嚴國,以偈問法。金剛藏亦以偈說如來善示現義。
胎生品第三
金剛藏菩薩告螺髻梵王,訶斥胎生不淨,應當捨離。亦不應為三昧所縛,若離二取,生密嚴國。
顯示自作品第四
金剛藏菩薩復告螺髻梵王,深明五蘊不實。寶髻菩薩更請隨宜說法,金剛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別觀行品第五
金剛藏復說舍拳軍車等喻,以明諸法無實,應速發廣大心,修清淨觀行,生清淨佛土。
阿賴耶建立品第六
金剛藏復明阿賴耶識,與染淨法恆作所依。
自識境界品第七
金剛藏菩薩放髻珠光,普照一切,告如實見菩薩,以雪山惡獸,喻外道於阿賴耶,所生我見。
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寶手菩薩白眾色最勝王,令問金剛藏菩薩名想等義。金剛藏偈答,依相立名,名無實事。乃至賴耶與七識,如鐵與磁石,二俱無有思。若得如幻首楞嚴定,則於一切法皆得自在變現。又復廣明阿賴耶識,隨迷悟緣,為凡為聖。於是眾色最勝王等,復以偈請說法,月幢世尊分身眷屬,亦咸集會。金剛藏重以偈明唯識妙義,菩薩天人,咸皆讚歎供養,更請說法。金剛藏又與大樹緊那羅王,持進菩薩,觀自在等諸大菩薩,演說諸法性空,從心而起,乃至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不一不異等義。

部類

知津 經藏 / 大乘經 / 方等部 / 顯說部
呂目 經藏 / 寶積部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方等門
何氏新考 經集部
CBETA 09 經集部類 / 解深密經/疏 / 大乘密嚴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