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 - 唯識論
基本信息
經號 | 何氏新考 : 1658 ;
CBETA : T1588 ;
大正藏 : T1588 ;
|
---|---|
著譯者 | 天親菩薩 造;元魏 瞿曇般若流支 譯; |
卷數 | 一卷 |
原文 |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
備註 |
相關內容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49c08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44a10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443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三) 30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4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1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與唯識二十頌同本,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唯識頌本及唯識、顯識、轉識、大乘寶生、成唯識等論,皆同本異譯,或廣或略也。此乃天親菩薩指求法高士,明八識相分,悟妙性現前,得解脫身,透死生矣。但微細難入,造心易退故,講習者似乎牛毛,而達者未見,幾于麟角,誠可憫哉。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一卷,天親菩薩造本。
論序云:此是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此論本末明三種空:一者人無我空,二者因緣法體空,三者真歸佛性空。
我空者,凡夫妄想,于五陰因緣法中見我為有,實不可得,猶如兔角。五陰無常,我亦無常,如是知者,名人無我空。
因緣法空者,如薪火相待無實,離薪無火,離火無薪。見火說假名薪,見薪說假名火,能成所成相待不離,能所亦實無,是名因緣法體空。
真如法空者,佛性名第一義空,無世間色相有為法故,非是同于無性法故。以具真如法體,故名不空空,是名真如法空。實無前境界,但眾生妄見有外境界,故名唯識,又名破色心論。但破虛妄煩惱結使心,不破佛性清淨心也。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一卷,天親菩薩造,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論三界唯識法義,一名破色心論。始末明三種空:一者,人無我空;二者,因緣法體空;三者,真歸佛性空,破妄識煩惱相應心,顯常住佛性清淨心。
閱藏知津
十九紙,有序,一名破色心論。南都,北靜。
天親菩薩造,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一立義,二引證,三譬喻及釋種種外難,成立唯識道理。
部類
知津 | 論藏 / 大乘論 / 宗經論 / 西土 |
---|---|
呂目 | 論藏 / 宗經論部 |
會閱 | 論藏 / 論藏大乘論 / 二、瑜伽部 |
陳氏提要 | 论藏 / 四、大乘瑜伽部 / 第二门 瑜伽行派集义论 |
何氏新考 | 瑜伽部 |
CBETA | 14 瑜伽部類 / 瑜伽行派論/疏 / 唯識二十論/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