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783 ; CBETA : T1702 ; 大正藏 : T1702 ;
著譯者 宋 子璿 録;
卷數 七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麗藏福州
思溪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山图北藏山图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41c16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314a11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453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400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36頁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六卷,宋長水沙門子璿錄。
治定石壁廣錄,釋圭峰金剛經纂要。論此一心有性有相,相則凡聖、迷悟、因果、染淨等異;性則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然此性相,不即不離,以相不離性故,只向同處異;性不離相故,只於異處同。性不即相故,未始有差別;相不即性故,未常不殊異,蓋緣性相一味,所以同異兩存,其猶一水波濕,性相同異可知。

閱藏知津

七卷。農。
宋長水沙門子璿錄。
石壁於纂要,別為廣錄。今師病其繁長,更為刊定。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釋經論 / 此土
呂目 撰述 / 章疏部 / 經疏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般若門
何氏新考 經疏部
CBETA 03 般若部類 / 07 金剛般若經(大般若經第9會)/論/疏/禮懺 / 金剛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