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2157 ; CBETA : T1785 ; 大正藏 : T1785 ;
著譯者 隋 智顗 説; 灌頂 録;
卷數 六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的註疏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
思溪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41a09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319a13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15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442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90頁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六卷,陳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大科分三:從如是我聞入壽量訖天龍集信相菩薩室為序段,從爾時四佛下訖空品正說段,從四王品下訖經流通段。序者,序將有利益;正者,正當機辯道;流通者,流名下注,通名不壅,欲使正法之水,從今以注,當聖教筌[羅-維+弟],不壅於來世。經曰:上中下語皆善,即此意也。
序品中,如是我聞為通序,是時如來下為別序,是敘述序,簡異餘經。別義為七:一是時如來下,是入定;二是金光明下訖偈,是序述下一十七品;三壽量品下是懷疑;四大士如是下是瑞應;五信相見佛下是騰疑;六四佛告下是止疑;七欲色界天下是集眾問。誰作敘述?師云:是佛自作。夫法性非入住出,何得言游耶?良以慈悲導物,效我而入,故言游也,令眾生食甘露味,亦應言住,為眾生宣說,亦應言出也。
釋壽量品云:佛本無身無壽,亦無於量,隨順世間而論三身,亦隨世間而論三壽量。法身者,師軌法性,還以法性為身,此身非色質,亦非心智,非陰界入之所攝持,強指法性為法身爾。法性壽者,非報得命根,亦無連持,強指不遷不變,名之為壽;此壽非長量,亦非短量,無延無促,強指法界同虛空量,此即非身之身,無壽之壽,不量之量也。
報身者,修行之所感也,法華云:久修業所得;涅槃云:大般涅槃,修道得故。如如智照如如境,菩提智慧與法性相應相冥。相應者,如函蓋相應也;相冥者,如水乳相冥也。法身非身非不身,智既應冥,亦非身非不身,強名此智為報身也;法壽非常非無常,智既應冥,亦非常非無常,強名常為壽也;法既非量非無量,智既應冥,亦非量非無量,強名無量為量也。
應身者,應同物身為身也,應同連持為壽也,應同長短為量也,智與體冥能起大用,如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功德和法身,處處應現往,能為身,為非身;能為常壽,為無常壽;能為無量,能為有量。有量有二義:一為無量之量,二為有量之量。如七百阿僧祇及八十等,是有量之量;如山斤海滴,實有齊限,凡夫所不知;阿彌陀實有期限,人天莫數,此是有量之無量。應佛皆有兩量,逐物隨緣,參差長短,然此三身、三壽、三量,不可並別一異,則乖法體,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乃會玄文。故下文云:如深法性,即於此典金光明中,而得見我釋迦牟尼,即其義也。但信相偏疑應身之有量,四佛偏舉應佛之無量,斷其有量,跡疑既除,深達報法。若從信相所疑,應言壽有量,若從四佛釋疑,應言壽無量,而今不道壽有量,不道壽無量,直言壽量者,意欲圓論三佛之壽量,故不偏題,取意為釋。若從義便,正是報身之壽量。何故取此報身,上冥下應?上冥法性,即非量非無量;下應機緣,能量能無量,量疑牽無量之答,即達於圓。經家從其生,圓解而題品,舉一而蔽諸,從此義故。題為壽量品,爾時四佛下三品半文,是第二正說段,壽量明常果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體,懺悔品滅惡,讚歎品生善,空品導成,即是經用也。
釋懺悔品云:今經大乘懺法有三,著淨潔衣,專聽是經,又七日七夜朝暮淨心等,即作法懺也。於其坐處,得見彌勒、文殊、普賢,即取相懺也。五陰舍宅,觀悉空寂,本無有生,亦無和合,即無生懺也。三意宛然,故能滅諸惡,蕩三障,顯經力用也。經云:我當為是作歸依處,歸依處者,即甚深無量法性也。法性祇是諦理,諦理祇是妙境,諸佛所師,寂滅真如祕密之藏,十方眾聖,安住其中,若得其本,本立則道生,不得其處,則平地顛墜,故須識懺悔處也。又無罪相懺悔者,約空為處也;莊嚴懺悔者,約俗諦為處也;大懺悔者,約中道為處也,若三種差別者,此是歷別論處爾。即一而三,即三而一者,此圓妙懺也。所觀之罪,非復是罪,罪即實相;所觀之福,福非是福,福即實相,純是實相,是名大懺悔也。夢者,是入如夢三昧也,又入觀如夢,出觀如覺,入觀心淨,能觀法性,法性即金鼓,金鼓體圓空鳴。圓即法身,空即般若,鳴即解脫。姝者,勝義深義;大者,廣義無量義,如上文游於無量,甚深法性意爾。鼓是法身,擊是機智,婆羅門是淨行,似是鄰真,鄰真之人,以似解之淨智,和會法身,甘露相應,滅苦生樂。鼓是法身,枹鼓合是報身,擊出是應身,聲所詮辯,是法界大用,起教利益眾生。
釋讚歎品有四義:一從能讚人,謂佛述信相之往因也;二從生善,謂龍尊託讚佛勝緣也;三從滅惡,讚歎治於毀訾也;四從所讚人,即諸佛也,故名讚歎品。告地神者,主此大地,菩薩行行皆寄其上,壽命長久,見去來今事,證義事強,所以告地神也。又對善女天者,男天陽,表權女天陰表實,實智能生眾善。善生故,宜對善女;證往故,宜對堅牢。
釋空品云:夫空有四種:一、滅色入空者,三藏教也,且寄色言,諸法皆滅,謂析破見愛,陰乃不生,既詮實有滅,方入空也。二、即色是空者,通教也,體乎因果,非四性生,既詮幻有,故即色是空也。三、滅邊入空者,別教也,中道為空,不唯空有,亦乃空空,然不知中具於空有,是故次第滅二邊已,方入中空也。四、即邊是空者,圓教也,中道具德,何邊不中,唯假唯空,三皆絕待,頓破諸相,名即邊空。此經通諸乘懺悔,應須四種空,而今品但標空者,專是即邊而空也。又常果顯體,滅惡生善,非不明空利者,已解為鈍根故,起大悲心,更明五陰生法,本性空寂爾。偈末如來妙說一檀,遵修諸行,仍須了知,既談果後行檀利物,行人豈不即聞而修耶?
此下十三品,是流通段,凡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明天王發誓,勸獎人王弘宣此經;正論、善集,明人王弘經,天王祐助,亦是往日弘經方軌;鬼神品,明聽經功德,天神、地祇若河若海,菩提薩埵咸守護之;授記品,證聽經功德之不虛;除病、流水,引昔聽經之功德,證今護持之非謬;捨身品,引昔行經,不惜軀命,戒勸師弟,勿吝法財;讚佛品,明諸菩薩稱揚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云。
四天王者,上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須彌東南西北,聞經歡喜,各領眷屬,發誓護經,從此標章,名四天王品。
大辯天者,夫辯有四種:無漏法名小辯,恒沙法名無量辯,備二種名雙辯,雙非雙照名大辯。此天住智慧莊嚴法門,隨眾生機,悅宜對悟,若一、若二、若三、若四,故名大辯。
功德天者,此天住福德莊嚴法門,攝一切法而以功德為首,故言功德。又能與說法者,所須無乏;又令說者,晝夜思惟是經深義;又令聽者,速成菩提,具此眾義,故名功德天品。
堅牢地神者,上諸天或住善權方便道,為眾生法父;此天住善實智度道,為眾生法母,出生眾善,餘度各有所主。未亡未泯,實智照了;無相無名,餘度有等有上,智度無等無上,是究竟度,常無改變。義曰堅牢,常也;能荷樂也,能生淨也,名之為地;德力自在我也,稱之為神,從此等法門,故名堅牢地神品。
散脂者,具存梵音,應言散脂修摩,此翻為密。密有四義:謂名密、行密、智密、理密,蓋北方天王大將,管轄二十八部,聞經歡喜,發誓護於說者、聽者。從能護人受名,故言散脂鬼神品。
正論品者,正名為聖,聖有二種:一世聖、二出世聖;論名覈實,一覈事實,二覈理實。此品是先王之法言,世世相傳,亦是世界悉檀;法律相應,上下無怨,亦是為人悉檀;王用此法,禍亂不生,亦是對治悉檀。此之世善,本金光明,善用此論,天心為之倍樂,天之法味,倍加深遠,即是先王之至德要道,亦是第一義悉檀,立名名正論品也。
善集者,此王集眾善法,如海導師,善海無涯,六度則攝。六度又廣,二度略攝,謂檀與智。提如意殊王捨四大地,滿中珍寶,即集檀也。請寶冥尊者,宣說是金光明,即集智行也。檀智既然,餘法亦爾,從行得名,故稱善集品也。
鬼神品者,此品通列一切天、龍、江海、日月諸神,而鬼神文多,又上已天題品,故不重出,以鬼神名之。
授記有四種:一未發心記,二適發心記,三密記,四無生忍記。今授記品,是適發心記及無生記也,以隨相修指今現行,行隨實相而修,有妙善根指於遠緣,遠緣實相而種善根也。
除病、流水二品,廣答遠緣。
捨身品者,從要立題,受者須身,虎饑所逼,正須身肉、壽命’財位,非彼所求,故言捨身品。
讚佛品者,因前一十七品,皆是如來大體、大智、大用,金光明力既善始令終,初中後竟,故諸菩薩以讚讚佛,稱揚教及教主,故言讚佛品。其文有四:前三是能讚,後一是所讚。所讚又是能讚,能讚又是所讚,故文云:佛從三昧起,以微妙音而讚歎言,豈非所讚讚能讚耶?問佛何處入定,此云從三昧起,答初將說經,佛游甚深法性,今說將竟,故從三昧起。此經首尾皆在法性中說,其文甚明,若作入法性者,法性自在,四佛五佛同處各處,共見異見,四來四去,一住一在,隨人所睹,皆無障礙也。


閱藏知津

六卷。南約,北盟。
天台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錄。
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斷隔絕。序本序於正通,序則有三義。正本正於序通,正亦三義;通本通於正序,通亦三義。上中下語皆善故。又眾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無滋味,流通歇末耶。
今從如是我聞,入壽量品,訖天龍集信相菩薩室,為序段。從爾時四佛下訖空品,正說段。從四王品下訖經,流通段。序有三義:一次緒,謂如是我聞等。二敘述,謂是時如來等。三發起,謂其室自然廣博等。正宗中,壽量明常果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體。二義宛然,懺悔品滅惡,讚歎品生善,空品導成,即是經用也。
流通品凡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發誓,勸獎人王,弘宣此經(一)。正論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經,天王祐助,亦是示往日弘經方軌(二)。鬼神品,明聽經功德 (三)。授記品,證聽經功德不虛(四)。除病流水二品,引昔聽經之功德,證今護持之非謬(五)。捨身品,引昔行經不惜軀命,戒勸師弟勿吝法財(六)。讚佛品,明諸菩薩稱揚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七)。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釋經論 / 此土
呂目 撰述 / 章疏部 / 經疏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方等門
何氏新考 經疏部
CBETA 09 經集部類 / 金光明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