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0271 ; CBETA : T0245 ; 大正藏 : T0245 ;
著譯者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卷數 二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的註疏

別本藏內重出、別抄或藏間差異較大的版本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093b12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310a09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46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21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80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一卷,計七品。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卷一序品
如來在王舍城,大眾集時,入人升三昧,光照十方,十六國王俱來,波斯匿王作樂供佛。
卷一觀空品
波斯匿王,此云勝軍,問佛: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行。佛言:不觀色如,受想行識如,常樂我淨如,六度四攝如,二諦如。
卷一教化品
王問:云何行可行,以化眾生,何相可化。佛言:五忍是菩薩法,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是修般若也。
註:大正藏為菩薩教化品。
卷一二諦品
王問:第一義中,有世諦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云何。佛云:汝過去七佛時,已問此一義二義。汝今無聽,我今無說;無聽一說即為一義二義。汝今諦聽,善思念之。而說偈然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以佛及眾生一而無二;以本空故,而乃為妙義也。
卷二護國品
佛言:國有災難,供百佛僧、百菩薩像、百羅漢像、百比丘眾,請百法師講般若,作百師子吼,燃百燈燭,燒百和香,排百種花供三寶四眾共會,災害自然消滅。如班足王遇普明王誦般若,九百九十九王悉免害悟法,出家得道。
卷二散花品
王聞法歡喜,以寶花散佛,結成花臺。佛以神力,一化入無量花,無量花入一花;一佛土入無量佛土,無量佛土乃至無量世界入一毛孔等妙義。
卷二受持品
王見神變,思念受持般若,佛一一為王說諸法妙理,至趣開悟。
註:下缺囑累品,此經應為二卷,八品。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二卷或作囗卷。
佛為十六國王等說,法欲滅時,一切有情造惡業故。國王災難競起,日月星變,水火雨雹,賊盜饑疫,兵戈鬼神等。種種災異,說救護法,國王眷屬百官百姓,皆當受持般若,七難即滅,皆得安樂。佛說菩薩行位五忍十五地等法,廣如本經。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二卷,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為十六國王說般若波羅蜜護佛果,護十地,護國土等因緣,凡八品。


閱藏知津

二卷。翔。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與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同,有智者大師疏。

部類

知津 經藏 / 大乘經 / 般若部
呂目 密藏 / 附:疑偽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般若門
何氏新考 般若部
CBETA 03 般若部類 / 11 仁王般若經/疏 / 仁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