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2 - 大寶積經
基本信息
經號 | 何氏新考 : 0342 ;
CBETA : T0310 ;
大正藏 : T0310 ;
|
---|---|
著譯者 |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
卷數 | 一百二十卷 |
原文 |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
備註 |
相關內容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八十 至 八十一)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 -
0353
佛説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宋 施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八十五)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 -
0356
佛説幻士仁賢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八 至 十四)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 -
0344
佛説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 宋 法護 等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二十八) 大乘十法會第九 -
0346
佛説大乘十法經 梁 僧伽婆羅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二十九)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 -
0347-1
佛説普門品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八)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
0366
佛説須摩提菩薩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九)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 -
0367
佛説阿闍貰王女阿術達菩薩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 優波離會第二十四 -
0357
佛説決定毘尼經 西晉 燉煌三藏 譯; -
0358
佛説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唐 不空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六)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 -
0362
佛説菩薩修行經 西晉 白法祖 譯; -
0363
佛説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宋 施護 等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七)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 -
0365
佛説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宋 法天 譯; -
0364
佛説優填王經 西晉 法炬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九十一 至 九十二)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 -
0359
發覺淨心經 隋 闍那崛多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六十一 至 七十六)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 -
0352
父子合集經 宋 日稱 等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三十五 至 五十四) 菩薩藏會第十二 -
0348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宋 法護 等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十九 至 二十) 不動如來會第六 -
0345
阿閦佛國經 後漢 支婁迦讖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十七 至 十八)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 -
0390
佛説無量壽經 曹魏 康僧鎧 譯; -
0391
佛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 支婁迦讖 譯; -
0392
佛説阿彌陀經 吳 支謙 譯; -
0393
佛説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宋 法賢 譯; -
0394
佛説大阿彌陀經 宋 王日休 校輯; -
0397
無量壽經會譯 清 魏源 會譯; (备注:此為會譯本。)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五十八 至 六十)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 -
0350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0351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刹功德莊嚴經 唐 不空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六 至 一百八)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 -
0375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0376
佛説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宋 施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一)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
0370
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 唐 菩提流志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一十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
0380
佛遺日摩尼寶經 後漢 支婁迦讖 譯; -
0381
佛説摩訶衍寶嚴經 晉代 失譯 ; -
0382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宋 施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九 至 一百一十)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 -
0377
大乘顯識經 唐 地婆訶羅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一十九)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 -
0383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劉宋 求那跋陀羅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一十一)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
0379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五十五)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 -
0349
佛説胞胎經 西晉 竺法護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二十)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 -
0384
毘耶娑問經 元魏 瞿曇般若流支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百一十一)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
0378
佛説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 安世高 譯;
-
-
-
0342
大寶積經 唐 菩提流志 譯並合; (卷一 至 三) 律儀會第一 -
0343
大方廣三戒經 北涼 曇無讖 譯;
-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1nB271_p0799c14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112a07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1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22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81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唐先天中,南天竺三藏菩薩流志譯二十六會,前後法師譯二十三會。流志勘同梵本,依次編成一百二十卷,共四十九會。其所標題者,以如來坐大妙寶蓮花座,十億摩尼寶及無量寶以為莊嚴。所說法要亦如摩尼大寶,瑩淨圓明。又聚其多會成此一部聖典,故約義約喻立題耳。
大:簡小為義;寶:眾愛為義;積:廣多為義;經:貫穿為義。
三律儀會:三卷
如來在耆闍崛山,聲聞菩薩龍天集會。迦葉問力無畏法,何法而修;諸如來到,何法增長;無上佛果,何法而證。佛言:無有少法為其可得,種諸善根而證菩提。何以故?若執著一切法,無由得道,及離一切惡法,惡律儀也。
佛為迦葉言:不修實行,不攝律儀,諸有所為與俗無別。於佛法律而生違背,遠離此等,當求一法,所謂一切法悉無所有。我說此法,今尚不信;我滅度後,諸惡比丘住三法中,所謂醫道販易近女人,由此退失諸善法故,佛一一為說出生破律等惡。
佛告迦葉:於一切法,心無所住。若執著蘊等想著,皆非比丘。修無漏者,出家菩薩,有三種修,求一切智,不墮本業。堅持五戒。復有二法,障母障妻障己,不聞正法,不見僧,皆獲罪報。復有三法速成正覺,乃勸父母生信心、持戒、捨施。佛乃一一為說在家三法,略此,例之也。
無邊莊嚴會:四卷
無上陀羅尼菩薩,問清淨願力方便善巧。佛言:知佛祕語,受持思惟,如理觀察,無不清淨。陀羅尼者,阿字為初,荷字為後。此第一義句,即是如來非句之句,句清淨,句無有少法可證可入。廣演法門,檢而乃可見也。
佛言:了眼耳鼻舌身意等法皆陀羅尼,如來行無所得,亦非不行,亦應不說行如實行。何以故?無有少法說名如來耶。
佛說出離陀羅尼,云何出離。佛言:一切法悉入其中;云何名入,以平等故,一切諸法皆入平等,亦不見法入於平等,入清淨法門,能成一切諸善法故。
佛說清淨陀羅尼,令諸說者六根清淨,助其語業。然前後卷中,皆說清淨陀羅尼神咒。
密跡金剛會:七卷
佛稱菩薩清淨名號,密跡讚歎,寂意菩薩問曰:云云二事業得如來慧,默然不答。佛敕宣揚密跡曰:有菩薩密,如來祕要,何謂?有身密、語密、意密。
身密者,寂然淡薄,律儀禮節,利樂有情。昔浮提國眾生饑餓,大帝化為仁良蟲,以身肉濟饑眾生,更為說法。語密者,其言清淨,隨眾生類,所說真實,無有虛誑,言行相應,神仙梵志計其樹葉根枝,皆知其數。何謂心密?心行清淨,不失神通,行四意止,無念無意,一心無二,深達法忍。
說此法時,人天歡喜,皆作是念修幾劫來得如是辯。佛說:過去佛所,輪王千子願弘諸兄成道,最後成佛。我當第四密跡,最後樓至如來。
密跡說:如來身密於斯無所思想,普現一切威儀禮節,自喜經行,現諸相好,思夷華佛所,應持菩薩來觀佛身相,上至百億恒沙界蓮花佛土,不見頂相。如來口密講演布散無限義理,常在定中無所思念,出六十四種清淨妙音,隨一切機宣布法化。目連過西方九十九億恒沙界光明國土,聞如來音,亦如對面。彼聖眾觀目連,如小蟲兒行缽上也。
何謂如來心密,其業清淨,以一識慧,壽八萬四千劫。又其神識不轉不變,乃至定意心,無合無散,無遊無護。次說如來苦行、成道、受乳、受草、登坐、放光、說法等義也。
佛轉妙法輪,為說身無身、語無語、心無心,種種演說,乃授密跡記,當來成佛,名金剛步如來,化王殊勝等也。
密跡授決,請佛至宮,廣陳供養。四天王眾皆來集會,佛為說諸法如,萬物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有皆歸空,受皆為苦毒。天王等眾聞法,各言護法護持國土,佛亦再為宣揚法門也。
阿闍世王思念其杆重之幾何,密跡即放地上令舉,分毫不動,帝釋亦不能舉,目連盡其神力亦不能動。佛敕自舉,密跡持之,虛空往返。闍世讚其神力,寂意賢王二菩薩各說法要,因地已曾流通此之妙法。如來復為王等,一一稱揚祕要之法也。
淨居天子會:二卷
淨名天眾同到佛所,欲問所行相貌。會中金剛摧菩薩為請問,佛說一百八夢境。自夢見如來身,如來默然,背足語,乃至自夢得滿瓶。又為解說其應感自如來身至夢,自病各說其相也。自夢被縛解四十餘夢,會中聞者皆得法眼淨。
無量壽如來會:二卷
阿難問佛,入大寂定,行如來行,何故過去未來皆入斯義。佛言:過去定光佛前,無數佛出現,最初自在王如來是佛法中有法處比丘,發菩提心求淨佛土,即於佛前說四十八願。如我土中,有三惡道,有雜穢,有女人,有婬慾,有不發菩提心者,我不取正覺也。
佛說佛土殊勝之相,無量無邊,及說觀音勢至殊勝妙德。又為阿難彌勒,看佛土中水鳥樹林,皆演法音也。
不動如來會:二卷
舍利弗問清淨光明廣大甲冑。如來說:廣目佛時,有一比丘,發菩提心,不被貪嗔等法之所搖動。廣目佛記為不動如來,國名妙喜,現在東北方,成等等覺,為諸人天演說妙法,作勝妙事,等義也。
佛說不動佛界,諸菩薩眾及彼人天,并說涅槃相,分布舍利,及法住世,願生彼國土因緣相分。
被甲莊嚴會:二卷
無邊慧問,佛以偈答。復問,何等丈夫遠離怖畏,一心正念,為諸眾生被大甲冑。佛言:為無上等覺被大甲冑,為諸眾生布施清淨被大甲冑,持戒安忍等一切諸法清淨故被大甲冑,乃至廣說。
我念往昔修菩薩行時,被如是甲冑,乘於大乘,不生分別,平等知見。於八正道等諸法,如理觀察。被此甲冑,得出三界,而證菩提。如此甲冑皆以慧為先導,甲冑境界,大乘境界,道場境界,有無量無邊甲冑。過去有佛,光明如來時,有輪王詣佛所。佛即告云:大王應被無上甲冑,乘於大乘,證佛果位。王聞是已,捨位出家,為一切義成。比丘聞種種法,修種種行,蒙記成佛也。
無邊慧,如是觀察,得法光明。不於空中而見於空,亦不離空中而見空;不以無相見無相,亦不以有相見有相;不於盡中而見盡。佛復為勝慧言:無少修行,無勝修行,不隨修行,不遍修行。勇猛輪王於遍照佛所,聞法光明法門,被甲冑,出家了諸法空,成等正覺也。
我念月燈佛所,有雲音無邊音二菩薩,得一切法,善巧安立,以無住而住,無處而住,授記次第成佛。復說海印三昧一切法印,無相印、無緣印、諸行印、善巧印、無名印、無邊印、無際印、言說印、自性印、和合印、虛空印、止息印、性空印,乃至百千法門印等也。
註:此會應為五卷。
法界體性會:二卷
寶上天子作念:佛可令文殊演說於法,佛知其念,即告文殊,可說少法。白佛云:當說何法。佛云:說法界體性。文殊曰:一切諸法界,法界體性出法界外無有所聞,云何因法界演說於法。佛言:憍慢眾生,若聞此法生於驚怖。文殊曰:法界體性無有驚怖,是驚怖者即法界體性,於是舍利弗與文殊辯論法界體性。
有二百比丘聞其所說,若無解脫,我等出家,云何修道,便即起去。文殊化一比丘,與諸比丘論說文殊所演法界,各悟無漏。文殊一一說其體性與一切法悉無差別,寶上天子亦與辯說法界體性。文殊覺了身見之體性,是佛出世;示現無明有愛體性,名佛出世。覺了貪嗔癡體性,示現顛倒體性,覺了諸見,示現陰界入等體性,皆名佛出世。天子一一問,文殊一一答,顯示一切諸法妙義。
佛記寶上成佛,名寶莊嚴如來。波旬至佛所,文殊神力,魔不能去,即攝持令身相似如來,坐師子座說法界體性。文殊復以神力攝持舍利弗,亦如如來身相,與波旬辯記法界。聞者皆得無生法忍,付囑流通此法。
大乘十法會:一卷
寶月光王問:云何行大乘住大乘,以何義名大乘。佛言:成就十法,名行住大乘。一信成就,信佛法故;二行成就,戒清淨故;三性成就,慈悲喜故;四樂菩提心,廣益有情故;五樂法者,勤聞正法故;六觀正法行,了諸法空故;七觀法順,法順世出世故;八除大慢,不恃己勝故;九了祕密教,示現十過故;十不修聲聞等地,遙趣正覺故。一一廣說行相也。
文殊普門會:一卷
普花如來令無垢穢手持千葉蓮花上佛,文殊請說普入不思議法門。佛言:欲學此法,當修學諸三昧門。所謂色根三昧,聲香味觸意,男女,天龍夜叉,乾闥阿修,緊那迦樓摩[目*侯],地獄畜生,貪嗔癡,善不善等相三昧。佛復於一一三昧,各說一偈,會中聞者皆悟得無生法忍。波旬來至愁惱,佛為說法即隱。
出現光明會:五卷
月光童子問:如來昔修何業,得如是決定光明,攝取乃至色相光明。佛以偈答, 謂此光明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善法中出生,種種行薰修所生。復云:我有光明名無表等偈,一一聞其名得其法也。
佛以偈演,昔持戒了,眼耳等諸法六十四種善根。得是光明月光以偈讚佛,亦願行,是行得是光。佛即微笑,人天大眾亦各瞻仰。彌勒以偈問佛微笑因緣,佛以偈答。復以金色手摩月光頂,為說偈讚月光。次日請佛入城,大地震動,受供養時,空中出聲,以偈讚佛。
佛入城時,無量眾生各了眼耳等一切諸法邊際無性性空,如實了知,成諸法智。佛入城中,以神通力,於虛空中,出微妙音,說陀羅尼,令獲無量法眼。佛即入月光宮,受食訖,為說八十種資糧行法,遠離八十種惡法。
菩薩藏會:二十卷
開化長者品
賢守長者五百人等,歲詣佛所,值佛入城,以偈讚佛,欲求解脫。佛說:世間眾生有十苦事,如生等;十惱害事,如不作饒益等;十惡見,稠林十污迫;十愛纏、十毒箭、十邪命、十不善、十污染、十纏縛,我見是事,為眾生故,求菩提道。復為長者等說其解脫,不於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法中求解脫。
金毘羅天授記品
以上妙供,奉佛聞法,記為醫王如來。復以神力,修治靈鷲山路,諸聽者悉來,唯迦葉在雪山未至。佛敕目連,去請令先來。及目連至,迦葉已先至佛所試驗。
菩薩品
舍利弗問,成就幾法,得身口意業無失,身口意業清淨,幾乎得身口意不動。佛云:成就一法,何謂一法,即菩提心也。云何相狀,答之也。
如來十不思議品
一如來身不思議,能隨類故;二如來音聲不思議,能普遍故;三如來智不思議,如海故;四如來光不思議,映奪諸相故;五如來戒不思議,以淨奇故;六如來神通不思議,難敵故;七如來力不思議,不屈伏故;八如來無畏不思議,能說障道法故;九如來大悲不思議,以菩提心廣故;十如來不共之法不思議,不同諸聲聞故。然廣說思議行相。廣說如來不思議力及十力因緣義也,廣說如來不思議無所謂法義,廣說如來不思議不共法行相妙義。
註:大正藏作如來不思議性品。
四無量品
大蘊如來出現,為輪王子多精進行,聞說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乃如說而行。及說布施波羅蜜行;尸羅波羅蜜多所持行相,尸羅波羅蜜成就善根力,四種廣勝處法等行相也。尸羅波羅蜜具足清淨,發起諸善想等;羼提波羅蜜多諸行相法門,成就忍辱妙行等義;毘梨耶波羅蜜安住大乘,發起勇猛也;行精進行,勇猛無倦,成就五種精進妙行,精進行中,於諸眾生起病者想等也;靜慮波羅蜜多滅諸惡法,成諸善法,行靜慮行,得無退神通道力定境妙法也;行般若波羅蜜多,為求深妙善清白覺慧等義也,行般若行,依四依趣,諸法行相皆成就故,說般若行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諸善法,如覺道根力等也。
佛告舍利弗云:我昔大蘊如來所聞四無量,六度行,財法二施等法,如說而行,不蒙授記又經僧祇劫,寶性如來出世,我為善慧長者,亦如是聞法而行,精勤供養親近亦不蒙授記。復經僧祇劫,放光如來出現,我為儒童迷伽,學外道法,蓮花城中,遇放光如來。就女人買五花奉佛,布髮掩泥,佛履我髮,授牟尼果記也。
佛為阿難說胎藏會:一卷
入母胎藏,有多因緣,和合與不和合,淨不淨,隨所作業。凡在胎中,三十八箇七日,而得出生。一如生酪,二如凝酥,三如藥杵,四如溫石,五形體漸現,六現肘膝,七生手足相,八現二十指,九現眼耳等,十如浮囊,十一身孔通,十二生腸胃,十三生饑渴想,十四生筋,十五生諸脈,十六諸孔出氣,十七眼等明淨,十八諸根長,十九具三根,二十生諸骨,二十一生肉,二十二生血,二十三生皮,二十四生皮膚,二十五血肉增長,二十六生髮毛爪甲,二十七各隨善惡業苦相一一覺知,二十八生顛倒想,二十九現形色,三十毛爪增長,三十一至三十五,人相具足,三十六生厭離想,三十七生五種惡想,三十八出生。生後七日,身中生八萬戶蟲。
佛說入胎藏會:二卷
佛化難陀出家,取佛缽盛飯出門,而佛已去,遂親將至佛所。雖已出家,心著世事,佛化嶮路,歸家不得。又令掃地塵,不能盡;又復閉門,閉即還開。從小路去,遇見如來,去樹下藏身,佛神力故,又藏不得。佛攝入香山,看瞎獼猴,又攝去天宮看天女,復攝入地獄,看一切苦相,乃發心求無上道。
次為說入胎藏因緣耶。佛為難陀,廣說入胎不淨諸相。次說過去尸棄佛時,施財浴佛及僧,報得身相端嚴。
文殊授記會:三卷
佛持缽入城,放百千光明,無量寶花結成花臺,化菩薩說偈讚佛功德。城中人民皆發道意推過,各菩薩問,成就幾法得成正覺。佛云:成就一法,所謂勝志樂菩提心,聞此法已,得道授決。至王宮受供,阿闍世王問,忿嗔煩惱從何生,愚癡無智從何滅。佛云:無生本無滅,以本無來去故。如來復現光明照十方界,各有佛處,各有菩薩詣佛請問光明因緣,佛一一為說。
佛敕彌勒嚴座,為說往昔志樂所修。為舍利弗等眾,說菩提行法門,聞其法眾,佛與授記。時雷音菩薩問:佛常稱讚文殊久,如得菩提記,佛敕自問文殊。文殊曰:我不見有菩提,當何可得。佛說:過去雷音如來所,有輪王普覆,出家發菩提心,授決成佛,名普見如來。爾時有二十億眾生,隨逐普覆王,皆發正覺心也。
雷音白文殊,仁者具足十地,圓滿佛法耶。文殊曰:我不見一法為佛法,如何圓滿。我以無礙天眼,普見十方,佛說種種願,如彌陀佛願,佛乃說成佛,名普見,若有聞其名者,皆得菩提。復說其佛剎報土,諸菩薩各說一相法門,得無生法忍。
菩薩見實會:十六卷
淨飯王敕諸釋種,不得見佛,優陀夷比丘往現神變,各相說偈顯佛功德,王即歸依施食奉佛。淨飯王嚴駕,同諸釋種詣佛禮足,乃云:此第三次禮佛足也,各各聞法,得果無量。
修羅王質多為首,請佛供養,現大神變,化無量供器,奏妙音樂,授記成佛,號曰善名佛也。迦葉見阿修羅供佛思念,往昔作何善根,有是果報。佛言:昔因陀幢王佛所發心,一一佛所,一一承事,種一一善根,行一一精進。文殊高威德王佛所而至,所說真實無異,金翅鳥王眾龍女眾,各各作無量妙供奉佛,馬勝比丘一一發問,如來一一為其授記。
諸龍王難陀等眾、鳩槃茶眾、乾闥婆眾,亦各陳妙供,各說偈讚佛功德。佛亦微笑,馬勝為問,佛為授記。夜叉眾、緊那羅王眾,各供養佛,各說偈讚佛,佛以妙偈演陀羅尼阿字法門,各記將來成佛。
八萬虛空行天、四王天眾、三十三大夜摩天等眾,各如法供佛,說偈稱揚,如來亦各與授記佛果。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梵天等眾,亦如是供佛,亦如是讚佛,馬勝亦如是問,如來亦如是授記。
光音天眾說阿字法門,遍淨天等同授佛果記。廣果天眾施供說陀羅尼, 及說所修定境行相無量法門,佛即與授記。淨居天子二百一天子等眾,各說一四句偈,讚如來殊勝功德,如云所愛妻子施,并捨所重身,乃至王位財,我禮檀越者,其餘偈各是一法門,如淨戒安忍等妙義。力生天子與三百天子眾,各說一偈四句讚佛功德。
婆羅闍迦外道八千人,見諸天子蒙記聞法生信,來詣佛所問,我法中,父母起貪入胎,佛說三緣和合如何。佛云:貪從父起耶,母起耶,識起耶,然後一一為說受生之相。以現今所習驗知,從何道中來,以習氣故。外道各各聞說歡喜,佛即記之。
佛為淨飯王說六界相,內地界外地界相,水火風空識,皆有內外界。廣演成住壞空現六界相,周遍無體,及六入等亦各空無入三解脫門也。佛為淨飯王,說六界等相差別,一一如夢中所見事,畢竟無實,了此六界六入六識體性本空入三解脫門也。
佛說:夢幻境界無有其實,六根無滿無足,無來無去,夢識死生亦復如是。為言,過去輪王名無量稱,上去天宮,帝釋來迎,心即起貪,天宮住樂便即墜落,以證不足心過失也。地天上頂生王彌尼王,皆為輪王,上天宮,心意不足,樂貪天宮即便墜落。佛為淨飯王廣說是事,令父王不生放逸,不恃豪貴,不生貪者,不戀世樂。於是王與釋種,各各聞是法已,得法忍住,佛記當來各成正覺。
富樓那會:一卷(註:應為三卷)
富樓那問佛:菩薩云何能集多聞修習多聞。佛言:猶如大海無有滿足,一一為說四法能成就故。乃云:過去光明佛滅後,法欲滅時,那羅延比丘、摩陀比丘皆樂多聞,奉持教法。汝亦過去退失菩薩心,難障如此,為近惡知識故不勤,為人說法,持佛法故。
佛為富樓那說,具足善根成一切功德,須行慈悲喜捨樂聞正法。過去樓馱健佛滅後,出家比丘,唯近白衣,貪著利養及與名聞。但為出家,快活不事王役,不慕經法。王子出家名尸利比丘,從牢固比丘聞法悟解,力持正法,利樂一切有情,遂成法化也。
佛為目連說,昔為菩薩時,行大悲,一一行門演四法義,荒時化獸為食,病時化醫療民。為大力王行施,調達乞臂,忍辱仙時,調達將尿屎灌頭,種種相惱,不生一念嗔心,授記調達為辟支佛。又為地獄眾生代罪,化百千類身,為利有情成無上道,象手比丘聞說難行事,毛豎流淚。若作如是,度盡一切眾生,今眾生未盡而取涅槃,是義云何。佛云:汝以何法為眾生耶,為陰入等,為眾生耶云云。
護國菩薩會:二卷
喜王菩薩讚佛竟,護國問佛:修何等法,增長功德,到究竟處,入一切智。佛言:有四法,一真實心、二行於平等、三心念行空、四如說而行。一一說四法,一一說偈。廣偈中,說因地百千種類現身受,不能受能受事也,如飼虎濟鷹等事。
佛言:我念無量僧祇劫前,有佛出世,名成利慧。時有輪王名焰意,王有子名福焰,時有淨居天子報言,有佛出世,當往親近。王子聞說,問在何處。報云,不遠。王子即詣佛所,焰意王亦來佛所,說偈讚佛。王子請佛,入城受供,佛為說法,出家行頭陀行,弘持佛法。王即無量壽,王子我身是,淨居天子,阿[門@(人/(人*人))]佛是。
郁伽長者會:一卷
郁伽同諸長者詣佛所,問在家戒德住家地等法。佛云:行三歸依,持五戒十戒,行慧施慈。於家宅眷屬生厭離想,於己身生不淨想,於妻生毒蛇等諸想,於子生冤家諸想。聞是法已,各願出家,遂問出家利益。佛即說,出家當處阿蘭若,學無為等法。又說在家地法,郁伽長者願在家永護佛法使流通。
無盡伏藏會:二卷
佛為電德菩薩云:欲疾得菩提,成就五種伏藏,大伏藏、無盡伏藏、遍無盡伏藏、無邊伏藏。何謂五也?佛云:貪行伏藏、嗔行伏藏、癡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諸法伏藏,佛一一解說,引因地修如是法為作證也。
佛說寶聚如來滅後,無垢比丘弘法廣授,王被魔惑。勝生如來時,旃陀羅殺牛,聞佛說法,捨牛出家,皆證如是伏藏也。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一卷
幻術法力無有過者,以謂佛不來降,自到佛所,默念請佛,以為妄試。佛即受請,幻師於不淨處,以不淨物,作於道場。四天王帝釋諸天,各來嚴辦妙供,幻師已生奇特想。佛與大眾入城受供,化人問幻師,此中施設如何。謂言:請佛。或云:佛在王宮;或云:在里巷乞食;或云:在天上;或云:在婆羅門家。此乃佛化耳,幻師遂發道意,如來與記佛果。
大神變會:二卷
商主天子白佛:常以幾種神變,調伏眾生。佛云:我以三種神變,一者說法;二者教誡;三者神通。說法者,所謂無礙大智辨等;教誡者,應作不應作等;神通者,化無量身自在無礙等。天子復有過此者不?佛云:有殊勝神變,即敕文殊為說。乃云:眼耳鼻舌等一切諸法空,悉大神變。佛言:過去等須彌如來所,速疾菩薩,文殊師利是淨莊嚴王,商主天子是王子,大悲念即我身是。
文殊與商主、舍利弗,一一問答神變法門,佛即記商主天子佛果也。
摩訶迦葉會:二卷
迦葉問佛:出家住正法中,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佛言:當持淨戒,具足律儀,具正法教,遂說出家破戒諸惡律儀。彌勒復為演說,會中五百比丘,聞說便起。迦葉云:汝等何處去?報云:若如是說,難消信施,不如還俗。文殊謂曰:汝等應速修行。云何修行?文殊曰:汝等應如是觀,無一法合,無一法散,無一法生,無一法滅,無一法受,無一法捨,無一法增,無一法滅;如是行法無得無來,無去無住,無不住。於是五百比丘,聞如是說,皆得無漏智性。
佛說惡律儀,乃云:如花如來時,輪王子達麼,善法出家,勤行苦行,集出家善法;光明如來時,大精進菩薩亦復如是行於是行。汝等當如是學,我常為汝等言,乍可吞熱鐵丸,不食信心施主食;乍可熱鐵纏身,不以破戒身著信心施主衣等也。
優婆離會:一卷
彌勒與諸入菩薩,各說護持如來法藏。舍利弗見是事已,亦以白佛,現身護法教化。優婆離作念,寧可捨身命,終不捨戒,乃白佛:云何聲聞戒,云何菩薩戒,及一切決定毘尼。佛云:聲聞戒於菩薩戒名大破戒,若菩薩戒於聲聞戒名大破戒等異也。佛一一說其戒法行相,敕文殊為說決定毘尼。文殊曰:一切諸法畢竟寂滅心寂滅,是決定毘尼等妙義也。
發勝志樂會:二卷
彌勒見諸菩薩多生懈怠,不修善法,將退失菩提心,即往勸喻,同往佛所。佛言:汝等過去世時,謗說法比丘,遂墮地獄,經無量劫,今當各各發露懺悔。
諸菩薩眾聞如是說啼泣,同聲投誠懺悔。佛為說善法一一二十種,彌勒復問:出家欲令慧力增長,云何修習?佛云:不貪利養,不入憒鬧,不說世言,不著眩眠,不營眾務,不樂戲論,速得無上智慧。若也樂著一一法中,有二十種過失,佛廣說其行相,令出家人應遠離利養等諸過失。
善臂長者會:二卷
長者來至佛所,佛云:常當具足六波羅蜜。長者問曰:云何布施,云何持戒,云何安忍,云何精進?佛為長者,一一廣說行相。佛為長者,說禪定智慧一一度中修進法門也。
善順菩薩會:一卷
久種善根修菩薩行,天帝化身,種種罵毀,以寶為施。又令夫人天女來壞戒體,俱不動心。即往舍衛國中,高聲唱言:我收得劫初時金鈴,若有貧者,我當施與,乃告波斯匿王云大王最貧。王曰:汝言我貧,誰當信者?答云:佛可證明。遂與王俱往佛所,佛言:大王自恃威力自在,恣貪嗔癡實是貧者,王即發正等覺心也。
勒授長者會:一卷
同諸長者至佛所,佛云:汝等何至此會。長者云:我等思惟,佛世難值,人身難得,果證菩提又復為難,故來至此,願承教誨。佛言:汝等宜發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又當觀身內外中間不淨諸過。五百長者聞已,各悟法忍。
優陀延王會:一卷
王大夫人舍摩,於如來僧眾常生恭敬。二夫人妒嫉,謂王曰:大夫人與僧作非法事,王怒將箭射舍摩,舍摩入慈心三昧,射皆不入。王驚怖自悔,問其所以,詣佛懺悔。佛說:親近女人,多種大惡,入無間獄。王聞佛說,歡喜奉行。
妙慧童女會:半卷
妙慧問佛:云何得端正,得富貴身,眷屬不壞,佛前化生,從一佛土至一佛土,修善不障,處世無怨,所言人信,能離法障,能離諸魔,命終佛現前。佛一一答四法,妙慧聞佛所說,遂與文殊辯論所得所證,及不見女人相,了不可得。
恒沙上優婆夷會:半卷
佛問:汝從何來?曰:若化,汝從何來,當云何答。佛云:化人無有往來,亦無生滅。曰:諸法豈不皆如化耶。佛言:如是。曰:若一切法皆如化者,何故問我汝從何來,佛答。
無畏德菩薩會:一卷
居高樓上,見諸聲聞,默然不起,阿闍世王問曰:汝豈不知是佛弟子。無畏女與父王論難,佛十大弟子各來辯論,皆不能勝,佛即與授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一卷
波斯匿王女也,將出禱詞,諸梵志見五百聲聞在門外立,謂不吉祥。無垢遂與諸梵志,論其所以,卻與諸聲聞及諸菩薩,各各談論佛法理趣不能超勝。同詣佛所,一一發問,佛一一答之。波斯匿王及諸王子,聞法無垢,轉女身為男,授菩提記。諸天龍鬼等眾,各伸讚歎歡喜。
功德寶華菩薩會:半卷
十方世界,頗有現在佛號,令此稱念而獲利益。佛答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皆有現在佛,一一說其名號,令稱誦滅罪也。
善德天子會:半卷
佛敕文殊,汝為諸天子說諸佛甚深境界。文殊曰:非眼耳等是佛境界,非聲香等是佛境界,空無相等是平等境界。善德天子請文殊去兜率宮,即現神變,魔來設難,文殊又入三昧,從定超,直往兜率,為諸天子說法,皆乃悟得無生忍。
善住天子會:四卷
文殊入無垢光明三昧,光照十方,一一方佛所,侍者各問其因緣,一一佛說其所以。一一佛所,無量菩薩,來如來前,入隱身三昧。迦葉問佛:舍利子、須菩提皆入三昧,不見分毫住處。如來為說此三昧殊勝之功力。
文殊與善住,如實論句義及不退轉義,即入破魔三昧。一切魔王宮殿暗黑,魔眾悉皆老瘦,愁苦不可言,來投誠於佛。文殊從三昧起,佛乃問:云何得此三昧?文殊曰:我於曼陀羅花如來所,得是三昧。遂為魔眾說法,發菩提心,諸來十方菩薩,各各現相,令眾得見也。
如來文殊天子一一辯論,初發心無生法忍超勝轉入,一切菩薩行法俱無有實。又破聲聞出家相,以謂求出家者,於法皆有所求,非真出家。若於一切法無所求,亦不求出家,不見染衣袈裟等相,乃真出家者也。
善住問曰:仁者得利智耶?文殊曰:我不得利智,我不得陀羅尼,我墮頑鈍位,論字句義。五百比丘不信是法,退墮地獄,破凡夫相。問:修梵行,不念作求,不思進趣,許汝修梵行。若能斷一切眾生命根,許修梵行,所謂當須殺害。殺人相,殺眾生想,殺壽命等想。利智慧刀以為殺具,更能行十惡行,破十善法,許汝修梵行。何以故?可殺者誰,何者是頭,誰能行殺,所謂殺貪嗔癡等。若能違背諸佛,毀謗法僧,是修梵行,亦不報恩,我無所住,真沙門義。志若金剛,入如幻三昧,十方世界佛所現種種相。
五百菩薩已得四禪定,成就五神通,自見住昔所作惡業,殺害父母等罪。彼罪不忘,不達法忍,佛欲除彼疑心故,以神力攝文殊,手握利劍,直趣世尊,欲行逆害。佛止云:汝住,不應作逆,勿得害我。我為善被害,從本已來無有我人,但內心見有。五百菩薩忽悟一切法如化,各各讚佛勝功德。文殊忽提劍馳逼如來,佛遽告云:且住且住,說殺罪無可得,各獲無生忍,踊身虛空。說偈讚云: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馳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說此執劍妙法門,十方佛界震動,舍利弗難問逼佛罪報,文殊為說如幻如化無受者等一切諸法門義。
阿闍世王子會:半卷
五百王子同到佛所,問佛:云何得端正,得大力,得三昧,得神通等。一一偈問,佛一一偈答。會中有無量眾,各各聞法乃歡喜也。
大乘方便會:二卷半
何等為方便,云何行方便?佛言:菩薩施一搏食,皆與有情共回向菩提,是為方便。說種種方便行,尊王菩薩與女人一處坐,阿難起謗,佛說因地,尊王現通,作愛等緣皆方便。阿難迦葉各讚譬喻。
爾時德增菩薩白佛:過去迦葉佛時,行菩薩行,有樹提梵志云,菩提之道實為難得何有禿人能辨斯事,此義云何。佛說授記,在天宮,下生入胎周行七步,受樂出家苦行等事,皆方便耳。受乳受草,登坐跏趺七月,降魔說法,受罵受謗,頭痛背痛,求藥水盂女馬麥,刺足等因緣,皆是佛方便願行示現也。
賢護長者會:二卷
阿難問佛:長者種何善根,有如是殊勝富貴果報。佛說:過去迦葉佛時修因。長者乃問佛:生時識從何來,死時識從何去。佛言:如風著樹,如風送香等,一一分別解脫,及答真月所問識之相狀,一一辨其所以也。
月實童真問:云何見色因欲因,見因戒取因。佛言:智見智境,愚見愚境,種種宣說識心來往。大藥王子問:無形之識,著有形生。佛云:隨善惡業相,以受其質,當識往時,自見其境。如見血見肉等相,已著其味,便隨所見境去,或地獄等一切相者也。
淨慧童女會:半卷
以偈問佛,如何得端正等。佛於一問中,答八法一偈,凡十餘偈問,十答義也。
彌勒八法會
問:成就幾法,而速得正覺。佛云:成就八法,所謂成就深心、行心、捨心、方便心、大慈心、大悲心、善知方便心、般若心。佛一一廣說八法行相。
彌勒所問會:半卷
問成就幾法,離諸惡道,遠惡知識,速成佛道。佛答:以菩提心一法,毘摩舍他三摩提二法,漸漸增至十法,一一解說其義。及說因地或為王,或為太子,捨眼捨身等,為求無上菩提也。
普明菩薩會:一卷
佛為迦葉說出家四法及三十二法,依如是修進,是真佛子。以形象比丘,破諸律儀,貪著名聞利養,不能修持,如來慈悲苦口為說。普明白佛:我亦願學此法門。佛云:亦當如是修學是經,亦無定相,但心悟妙義耳。
寶梁聚會:二卷
何謂沙門?佛言: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清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故,集一切善法故。次說破戒沙門無量濁行,何謂比丘?破煩惱故,破人我故,破壽者眾生想修戒定慧,度三有四流故,行一切善法故,次說破戒比丘種種惡欲。何謂旃陀羅?此云殺生人,比丘常於塚間求乞死尸,無慈悲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無量過惡等事。何謂營事?比丘有二事,一者慚愧,二者知業。復有二事,一者能持淨戒,二者知有後世。又有二事,一者得果,二者能修八解脫。如是比丘可以為眾營事,若不爾者,增長一切諸惡業,無有利益。
佛說蘭若比丘,乞食比丘,糞掃衣比丘,樹下比丘,塚間比丘,露處比丘,佛一一說無量難行苦行,各隨所樂利益有情。如是比丘光揚法門,能與眾生作寶梁寶聚寶取寶藏。
無盡慧菩薩會:半卷
問:菩提心何義,幾法成菩提。佛為十波羅蜜為初發心,皆廣大不際。次說十十法門方能成就,光明天子等眾,聞已得陀羅尼門,成諸法行等義也。
文殊說般若會:一卷半
此會與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同本異譯,前已錄略義例,可知耳;所說般若非初學所知之也。
寶髻菩薩會:二卷
東方淨住佛所,寶髻持一寶蓋,來覆忍界。在梵天上說偈至佛所,清淨行如來,廣無極清淨,四意止清淨,六神通清淨,乃至無量法門一一行相,皆悉清淨可見也。
佛說五根清淨,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諸行法悉皆清淨。乃說因地所修如是法行,得成等正覺也。
勝鬘夫人會:一卷
波斯匿王女也,來詣佛所,說偈云: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恭敬禮,等諸偈。佛授記為普光如來,遂發十誓願,聖眾作證。夫人又說種種法門,佛復為證明,皆過去無量佛所修習一切善法因緣,遂得如是。
廣博仙人會:一卷
同大仙眾來詣佛所,問:云何施者,何為施義,何為行施於受施者。佛為廣說施義及諸受者報施差別,悉要清淨。仙人復問:云何識住身中,有所愛著。佛云:猶如國王居住城中,恐他軍來須得守護,此城報盡,走向他國。又入母胎,隨其福業,云何見得?或從六道諸天來,或從六道諸天去,及說相狀。諸天勝樂果報等事,然皆不如佛弟子。遂說阿那律天眼,憍梵波提禪定,諸仙人聞見如是事,各發菩提正覺心也。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則如來四十九會隨宣所說也。然會會皆有序分正宗流通,其緣起朝代譯主亦各不同,如或品題多就會主所問而立,或有依法,或有從喻,或人法雙標,恐涉詞繁,不欲具論。今所錄者則涯略而已,蓋佛慈應機法門無量也。若宗教眼目,則文殊法界、善住所問二會深規也。比丘妙行,則律儀迦葉二會極談也。出家在家修習,則郁伽長者會至詳也。此其大要耳,在通人自照撿而以驗平生所悟所見所行謂如何也。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一百二十卷,十二帙。
此經新舊重單合譯,共四十九會,合成一部。歷代譯者,摘會別翻而不終部帙。
唐南印度菩提流支翻譯,二十六會,三十九卷,並流支新譯,二十三會,八十一卷。舊譯者,止勘同編入,共成一部。列會如下:
第一三律儀會,三卷
與舊大方廣三戒經同本異譯,從第一卷至第三卷。
大迦葉問佛,若諸眾生求于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證入菩提得不退轉。佛說此經名演說三戒,亦名說菩薩禁戒,亦名集一切佛法。在家出家菩薩,修行法門成就退失菩提法,詳如本經。
第二無邊莊嚴會,四卷
從第四至第七卷。
無邊莊嚴菩薩,為諸菩薩求一切智善巧地者,令得圓滿不思議願,及一生補處所有善根等願。佛開示如是法門,佛說此經,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 由此能照了一切法,斷一切疑。
第三密跡金剛力士會,七卷
從第八卷至第十四卷。
密跡金剛說如來身口心三祕密,目連欲窮佛聲邊際,過西方九十九恆河沙佛土,終不能得其音,常近不遠。應持菩薩過上方百億恆河沙佛土,欲見佛頂相,亦不能見。
樓至如來于賢劫千佛中最後成佛,住壽長遠,所度弟子一切聖眾等,與九百九十九佛適等無異,不可限量。賢劫諸佛出世時,密跡常持金剛侍衛,其金剛杵擲于虛空,復立于地。帝釋目連盡其神力,皆不能動。密跡說是不可思議法時,菩薩天人無央數發菩提心,得法眼淨,無生法忍;諸佛世界六返震動,大光明照十方無量佛土。
第四淨居天子會,二卷
右舊譯名菩薩說夢經,新改名淨居天子會,當第十五及十六卷。
佛說諸菩薩修行,有夢中所見一百八相。
第五無量壽如來會,二卷,第十一譯。
與舊無量清淨平等覺大阿羅陀無量壽經等同本異譯,當第十七十八卷。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平等覺經、彌陀經皆二十四願,文異理同。與寶積經第五無量壽會同本異譯,皆說極樂國勝妙,彌陀願力,勸人往生。
第六不動如來會,二卷。第二譯。
與舊阿[門@(人/(人*人))]佛國經等同本異譯,當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說妙喜世界種種勝妙,不動佛行願功德。
第七被甲莊嚴會,五卷
新譯,從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
佛為無邊慧菩薩說菩薩被大甲冑,乘于大乘,行于大道,持大法炬,放大法光 ,擊大法鼓,霪大法雨。此大菩提法,為諸眾生作大饒益。
第八法界體性無分別會,二卷
與姚秦童壽所譯法界體性經同本異譯,當第二十六卷至二十七卷。
文殊師利說法界體性無污染淨,亦無向得,無解脫者,是心體性空無有實。從妄想起非生住滅,無縛無脫無向無得,是經如佛光明一切普照。
第九大乘十法會,一卷
與梁眾鐙所譯大乘十法經同本異譯,當第二十八卷。
十法者: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行法;七行法順法;八捨憍慢;九善解如來祕密之教,記聲聞得菩提言,我皆痛言我老弊問耆媻醫藥,逐諸外道捔勝,金搶馬麥,提媻宿怨,乞食空缽,木器合腹謗等,皆是善巧方便,為後世眾生利益故;十者心不希求聲聞乘獨覺乘。行是十法,名住大乘。此經能施一切眾生慧目,大乘菩薩所當修學,當得菩提。
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一卷
與舊普門品經等同本異譯,當第二十九卷。
佛說普入不思議法門,色聲香味觸法八部三塗,貪瞋癡善不善,有為無為等,二十八三昧平等法門。若能受持,則為受持八萬四千法門。說是經時,七十二萬億那由他諸天一百八十萬人等發菩提心,九萬二千菩薩得無生忍,天魔憂苦涕泣如中毒箭。眾生聞是經,決定得不退轉空我境界。
第十一出現光明會,五卷
新譯,從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卷。
月光童子問佛,往昔修何等業,得此無量無邊種種色光明。佛為說如來因地善根,資糧圓滿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門。
第十二菩薩藏會,二十卷
從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卷。
三藏法師自西域回,首譯出此經。
經初說,王舍城五百長者問佛,觀何等相棄捨家法,悟大菩提。佛言:我觀世間眾生,為十苦所逼,十惱害相憎嫉,入十種惡見稠林,為十種大毒箭所中,十不善道染污纏縛。我以是等故捨家,趣無上道,五百長者皆證阿羅漢。
次說如來十種不思議法:一者如來身,二者音聲,三者智,四者光,五者戒定,六者神通,七者十力,八者四無畏,九者大悲,十者不共佛法。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三十七品法門、四諦、十二緣、四攝等法,檀波羅蜜中說過去善攝受。如來因地為紡績人,日以一縷微線施佛,願未來世成等正覺。由此福故,十五拘胝劫不墮惡道,千反為輪王帝釋,累劫奉事諸佛致成菩提(第四十一卷)。
精進波羅蜜中說過去熾然精進,如來因地修行時,于千歲中,不于彈指頃時睡眠及念欲樂心,不起稱量飲食鹹淡甘苦心,不觀授食人面是男是女;于樹下坐,不一仰觀樹相。于千歲中,不曾起念論世間無益之語;起如是妙行,修如是道跡,勇猛精進,未曾休息(四十七)。
釋迦如來因地作天帝釋,于贍部洲大疾疫劫,化大身令病苦眾生割截身肉,食已病愈。以願力故,隨割隨生,食其肉者,乃無一人墮于惡道,皆住三乘得不退轉,有如是力(四十八),如是等微妙法門不可具舉。
佛言:欲疾證得菩提者,當于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猛利殷重,讀誦修習,廣為他說。此是諸菩薩等聖珍寶藏,當勤修學,如我所證。
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一卷
與舊胞胎經同本異譯,當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說入胎藏會,二卷
右唐舊譯,單大,當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卷。
此入胎藏會本名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邪雜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義淨析出別行,說人受生入胎種種事,本同譯別。
入胎藏會經初說佛種種方便化難陀離欲出家事,經末說難陀往昔設浴供佛等緣,致金色身具三十相,短佛四指,今得證果。
事比舊經增多。
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三卷
與文殊師利佛土嚴淨同本異譯,從第五十八卷至第六十卷。
說菩薩嚴淨佛土種種行願,及普見如來佛剎種種勝妙功德。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如一滴水,普見佛剎莊嚴如大海水,壽量眾會不可思議。十方無量無邊佛剎中一切如來,皆是文殊之所勸教成就。
第十六菩薩見實會,十六卷
從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卷。
佛成道已,還迦毘羅城將化父王。時國人迎佛,天龍八部圍繞禮敬,佛現神通說法,授諸天人、非人及外道等菩提記。佛為淨飯王等說六界差別法門(七十三至七十六),地水火風空識界十八界,一切法皆空,諸根如幻,境界如夢,此法是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證得。
次四轉輪王品,說佛往昔為轉輪王,七寶具足,福力殊勝,與帝釋分座,以貪欲故從天墮沒;以不放逸故,于帝釋所亦無貪著。
說是經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忍,佛記皆當往生無量壽佛國,後皆成佛。
第十七富樓那會,三卷
舊譯本名菩薩藏經,亦名大悲心經,同本異譯。從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卷。
說諸菩薩修行布施、精進、忍辱、多聞;修慈、修喜等法,致不退轉。大悲品說佛昔因夜闇,然兩臂照道救失路諸賈客。為大畜身,以血肉施諸眾生,乃至一劫。為大力王,以身分割施媻羅門。八萬四千歲中為惡魔罵辱,心不瞋恨,亦不言我有何罪;無量百千萬世割肉刺血施諸眾生。如是種種行苦行。
第十八護國菩薩會,二卷
當第八十卷至八十一卷。
護國菩薩問佛,菩薩修行王等于一切法增長功德,到究竟處而得自在入一切智。佛為說清淨無畏喜捨調伏退墮障道繫縛等法,說佛昔因為國王王子商主女人,及為鹿馬師象龜猿雉兔等,受種種身捨施身命,利益眾生,求無上道。
略說五十餘緣,次說無量壽釋迦阿[門@(人/(人*人))]佛,昔為國王、王子、天神,供養諸佛本緣。
第十九郁伽長者會,一卷
與法鏡經及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等同本異譯,當第八十二卷。
說在家種種過患功德,出家菩薩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無盡伏藏會,二卷
新譯,當第八十三卷至第八十四卷。
說菩薩五種伏藏,成就殊勝功德,速證菩提。
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一卷
與舊幻士仁賢經同本異譯,當第八十五卷。
王舍城中幻士,以幻術變化諸佛及僧供養,心中念悔,欲得滅沒所化莊嚴等。以佛神力,令不滅沒七日。佛言:一切諸法如我之身及大千世界,皆如幻化。
為跋陀羅說法授記。
第二十二大神變會,二卷
新譯,當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
說如來有大神變說法教戒神通等事,後說商主天子授記成佛。
第二十三摩訶迦葉會,二卷
當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
說破戒妄言得果、貪著名利、嫉妒瞋害,種種罪相,教誡切至。
第二十四優波羅會,一卷
與舊決定毘尼經同本異譯,當第九十卷。
說菩薩聲聞戒律持犯開遮輕重,盡護不盡護,種種差別等法。
第二十五發勝志樂會,二卷
與舊發覺淨心經同本異譯,當第九十一卷及九十二卷。
說初業菩薩業障闇鈍,好世話睡眠戲論,廣營眾務,貪著所不應為,忘失正念,行迷惑捨,由昔惡業久墮地獄,故福慧微少。懺罪發願,後當得生彌陀佛國,當捨利養,當觀察憒鬧、世話、睡眠、營務、戲論,各有二十種過失。
第二十六善臂菩薩會,二卷
舊譯,當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
佛說菩薩當具足六波羅蜜法。
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一卷
當第九十五卷。
此經與過字函須賴經同本異譯,解在彼經。
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一卷
當第九十六卷。
佛為五百長者說,發菩提心者,所應學應住應所修行法門。于身命財妻子屋宅飲食車服,一切樂具應無所著。應觀此身無量過患,四十四種可厭惡事。長者聞法得無住忍,授成佛記。
第二十九優陀延王會,一卷
與舊優填王經同本異譯,當第九十七卷(新說三經互佛廣略)。
佛說酖著女色,欲染過患,苦切詳悉。
第三十妙慧童女會,一卷兼後
與舊兩譯須摩提經及流志先譯妙慧童女經同本異譯,當第九十八卷,從初至半。
王舍城長者女名妙慧,年始八歲。問佛,云何得端正身,得富貴身,得眷屬不壞,得蓮華座,化生佛前;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處事無怨,所言人信,離障清淨,能離諸魔,臨終諸佛現前。佛為說四十行,童女授成佛記,即變成男子。
第三十一恒河上優婆夷會,與前同卷
當第九十八卷。從半至末。
說一切法如幻化如虛空,心尚不可得,何況心所生法,一切法皆無所得,名真修梵行。往昔千佛亦于此處說如是法。
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一卷
與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等同本異譯,當第九十九卷。
無畏德年始十二,見聲聞不起不迎不問不禮。王問之,云:轉輪聖王迎小王不?帝釋迎餘天不?大海神禮河池神不?日月光神禮螢火不?如是等廣說二乘與大菩薩人種種差別。與舍利、目連、迦葉、須菩提問答妙法,見佛即轉女身,受成佛記。
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辯會,一卷
與離垢施女經及得無垢女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卷。
波斯匿王女,年始八歲,與夫聲聞迦葉舍利弗等本菩薩文殊觀音等問答法要,見佛問法,即轉女身,授成佛記。
第三十四功德寶華敷菩薩會
當第一百一卷。從初至半。
說持誦十方現在佛名所得殊勝功德。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與前同卷
與流志先譯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卷。從半至末。
文殊演說諸佛不思議甚深境界。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四卷
與如幻三昧經及聖善住意經等同本異譯,從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卷。
文殊放大光明,召集十方諸菩薩眾,不可計數諸大弟子,入四萬三昧,而不能見。善住天子已曾供養多佛,入深法忍,辯才無礙。文殊與俱見佛問法,是經說甚深法,不施不慳,不戒不犯,不忍不諍,不進不怠,不禪不亂,不智不愚,無凡夫無佛,不因緣不無緣等法門。
過去已有七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諸佛說此法,彌勒賢劫未來千佛亦爾。又欲度造逆罪菩薩故,文殊持劍逼佛,佛為說法,諸菩薩得無生法忍。
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會,兼後三卷
與舊太子刷護太子和休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六卷,從初至半。
刷護和休,王太子名也。問佛何因緣得端正蓮華化生,知宿命相好,智慧三昧,不生八難,生天上,得六神通等。佛隨問演說,王子與俱來五百同友,授成佛記。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
與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等同本異譯,從第一百六卷至一百八卷盡。
慧上菩薩問佛說諸菩薩以一搏食施給一切眾生,一香一華供養十方佛,禮敬一佛及禮敬十方佛,如是等種種善權方便法門,以至八相成道,示現金搶馬麥十餘殃事等,皆是如來善權方便教化眾生。
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二卷
舊譯本,名移識經,新故名賢護長者會。從一百九至一百十卷。此二經本同譯別。
賢護童真問佛,眾生有識如寶在篋,不顯不知,身謝識遷,如夢遷化。捨此受彼,獲當來報,受種種身,遷轉遷滅,往來苦樂等事。又大藥王子問佛,識捨于身,作何形像。佛為種種譬諭顯說。
第四十淨信童女會,兼後三會同卷
當第一百一十一卷。
初波斯匿王女問佛,菩薩正修行法得堅固力,安住生死,成熟眾生。六度四無量五神通,化生諸佛前,轉女身,降魔轉法輪等。佛為說此經。
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
本名彌勒菩薩所問經,與大乘方等要慧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一卷中。此八法會有釋論五卷,其要慧經文少略耳。
說不退轉菩薩,降伏魔怨知一切法,于諸世間心不疲倦,速成菩提等。
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
與舊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等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二卷末。
佛說彌勒以善權方便安樂行,晝夜六時禮佛懺悔,勸請諸佛,及願于來世人民無垢穢,奉行十善時成佛。釋迦佛以身命布施,勇猛精進,願于五濁惡世成佛度生。
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一卷
與摩訶衍寶嚴佛遺日摩尼寶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二卷。此舊寶積經,有釋論四卷。
佛說諸菩薩修行求無上菩提,增進退失善惡邪正種種行相,及有三十二法,得稱菩薩。及說菩薩二乘差別,中道觀心等種種譬諭。真實沙門、像似沙門諸善惡事相,教戒切至。種種法義,富備微妙,學佛者當常誦讀。
第四十四寶梁聚會,二卷
當第一百一十三卷及一百一十四卷。
佛說沙門善惡垢淨,梵非梵行,種種事相。營事比丘于三寶中所不應作,受諸罪報;住阿蘭若乞食受糞掃衣等,教戒精切。此經名選擇一切法寶,亦名安住聖種儀式,亦名寶聚,亦名寶藏。
第四十五無盡慧菩薩會,兼後二卷
當第一百一十五卷。
初說十波羅蜜,入十地先相等法。
第四十六文殊說般若會
與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及眾鎧所譯文殊般若同本異譯。從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百一十六卷末。
解在文殊所說般若經。
第四十七寶髻菩薩會,二卷
亦名菩薩淨行經,與大集寶髻品及康僧會所出菩薩淨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七卷及一百一十八卷,此寶髻會有釋論一卷。
佛說六波羅蜜、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薩淨行等。
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一卷
與舊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經等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九卷。
勝鬘夫人,波斯匿王末利夫人之女。禮敬讚歡如來真實功德,佛為授記,號普光如來。佛言:此經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聲聞緣覺不能究竟觀察知見此經。 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大受大願,攝受正法,入一乘如來藏法身空義及自性清淨心等。
義分十五章,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
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一卷
與舊毘邪娑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二十卷。
毘邪媻五通仙人,領眷屬五百仙人,勤修苦行,不食而齋。有光明名聞問佛,云何布施,死已得福,福在何處?有何形段?佛涅槃已供養塔等,誰為受者?得何福報?佛如所問,為說有三十三種垢染布施,不得果報,及說種種上施。若佛現在,若已滅後,供養得福無異。復有五種無上施,謂佛及僧及說法者及父母,復說生死轉識及生諸天欲樂衰相等事。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一百二十卷,名寶積者,謂大乘法寶中,一切諸法差別義盡攝取故。歷代譯人摘會別翻而不終部帙,唐先天二年南印度菩提流志尋繹故文,發揮新句,勘同編入,共成一部,凡四十九會七十七品。
第一三律儀會
三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大迦葉問佛:若諸眾生求於佛法力無畏者,攝受何法而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證入菩提,得不退轉?佛說此經名演說三戒,亦名說菩薩禁戒,亦名集一切佛法,在家出家菩薩,修行成就退失菩提法門。
第二無邊莊嚴會
四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為無邊莊嚴菩薩說是法門,有無上陀羅尼、出離陀羅尼、清淨陀羅尼三品,說一切法自性無性,若空無性,不可以相表示,然是一切諸法本性,非由染淨之所建立,無住、無起、無所建立,本性清淨,眾生乘虛空輪而自迷惑;菩薩如實解了無明諸有為法,悟智見等諸無為法,入清淨法門,獲遍持光明智慧,圓滿所有不思議善根等願。
第三密跡金剛力士會
七卷,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密跡金剛力士說如來身口心三秘密真實之法,目連欲窮佛聲邊際,過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終不能得其音,常近不遠,應持菩薩過上方百億恒何沙佛土,欲見佛頂相,亦不能見。其金剛杵擲於虛空。復立於地。帝釋、目連盡其神力,皆不能動,如是不可思議大乘法門。
第四淨居天子會
二卷,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淨居天子問菩薩所行相貌,攝受諸法。佛言夢中見相一百八事,應當隨夢境進修,淨除業障。
第五無量壽如來會
二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阿彌陀佛因地願力,極樂國土種種清淨功德莊嚴,勸人往生。
第六不動如來會
二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妙喜世界種種勝妙,不動佛行願功德,勸人往生。
第七被甲莊嚴會
五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為無邊慧菩薩說菩薩被大甲冑,乘於大乘,行於大道,為諸眾生作大利益等。
第八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二卷,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譯。
文殊師利說一切諸法界,法界體性,出法界外無有所聞,何處有汙染淨。是諸眾生,身見顛倒,安住我勝、我所勝,是凡夫人發起我想,是眾生等執著我想及著他想,起心心數法,是心心數法造作諸業,若善不善是諸眾生行業因故,獲得果報。若已有生,即有染汙,是汙染者,法界體性;若知汙染是法界體性,是名白淨。然第一義無有汙染,若汙染法,若白淨法,名佛出世者,覺了身見之體性故。示現無明,有愛體性故,覺了身貪瞋癡體性故,示現顛倒體性平等故,覺了諸見之體性故,示陰界入法界體性故,名佛出世。佛出世者,諸法無生,是名演說無生法也。是無生法,都無生死,亦無涅槃。
復次菩提者,是報恩相,非離欲得,非解向得。得菩提者,得無得相,彼得無為相故。覺知空相,是名菩提,非以空覺知空故;覺知無相相,是名菩提,非以無相覺知無相相故;覺知無願相,是名菩提,非以無願相覺知無願相故;覺知法界之體性者,是名菩提,非以體性覺知體性故;覺知於如無分別相,是名菩提,非如覺知如故;覺知住於如實始故,是名菩提,非住如實始覺知住於如實始故;覺無我、無有眾生、無命、無人,丈夫體性,是名菩提,無覺知者故。若有菩薩聞說如是菩提之相,聞已能於諸法體性,無所分別,即名為佛。
第九大乘十法會
一卷,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十法者: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捨慢大慢,九善知如來祕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
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色聲香味觸,人天善惡等法,了知其性空,本自無生起,皆悉寂靜故,是名諸三昧普入不思議法門。
第十一出現光明會
五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月光童子問佛,往昔修何等業,能得無量無邊種種色光和合顯現。佛為說如來因地善根,資糧圓滿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門。
第十二菩薩藏會
二十卷,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法師自西域回,首譯此經。
初說王舍城五百長者,聞法證果;次說舍利弗問菩薩業,佛說如來十種不思議法、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四攝事等菩薩藏微妙法門。
第十三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人受生、入胎種種事。
第十四佛說入胎藏會
二卷,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說種種方便化難陀離欲出家事。
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
三卷,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說文殊師利於往昔過七十萬恒河沙劫,雷音佛所初發菩提之心,却後過不可思議微塵數劫行菩薩道,乃至勸教十方無量無邊一切如來,然後作佛,名為普見,剎土功德莊嚴,不可思議極樂世界,非所比量。
第十六菩薩見實會
十六卷,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成道已,還迦毘羅城化父王時,國人迎佛,天龍八部圍繞禮敬。佛現神通說法,授諸天人、非人及外道等菩提記,為淨飯王說六界差別法門。
第十七富樓那會
三卷,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為富樓那說菩薩藏,有菩薩行品、多聞品、不退品、具善根品、神通力品、大悲品、答難品、富樓那品。
第十八護國菩薩會
二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為護國比丘說菩薩清淨、無畏、喜捨、調伏、退墮、障道、繫縛等四十八法,及說佛因地為國王子修行成佛事。
第十九郁伽長者會
一卷,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佛為郁伽長者說在家種種過患功德,出家菩薩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無盡伏藏會
二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菩薩有五伏藏成就殊勝功德,速證菩提,謂貪行伏藏、瞋行伏藏、癡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說法伏藏。
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王舍城幻師變幻供養,驗試如來,幻化供具,欲令滅沒而不復能得。不知如來現證諸法如幻,真幻化故,悔悟發心而得授記。
第二十二大神變會
二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說如來有大神變,說法、教戒、神通等事,商主天子白佛言:云何名無生?云何得無生忍?
佛言:無生者,非先有生後說無生,本是不生,故名無生;非先有起後說無起,本來不起,故名無起;非先有相後說無相,本來無相,故名無相;非先有作後說無作,本自無作,故名無作;非先有眾生後說於空,眾生性空,故說為空。如是了知無生、無滅,本無所染,是名無生。
云何為忍,如是忍可?一切眾生,一切剎土,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聲聞、辟支佛,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菩薩,一切諸佛,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諸法,本來不生,是名為忍。
以諸法不生故,剎那剎那空;以剎那空故,名為無相剎那;無相故,色剎那空;色剎那空故,受想行識剎那空;識剎那空故,界剎那空;界剎那空故,處剎那空。若剎那空,則無所有無;所有故,則無所染;無所染故,則自性離;自性離故,是名一切法本來寂靜。
能如是忍,入於平等,是則名為得無生忍,受菩提記。得此忍者,為無所得,云何名為有所得者,見我、我所二相可得,名有所得;見眾生、壽者、養育我、人二相可得,名有所得。何謂無所得?見我自性及我所性,了知無二名,無所得,是則名為成就於忍。菩薩於無數劫修行此忍,是名如來最大神變。
第二十三摩訶迦葉會
二卷,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佛為迦葉說出家比丘妄言得果,貪著名利,嫉妬,瞋害種種罪相,教誡切至。
第二十四優波離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說諸大菩薩發願護持末世,說三十五佛懺悔罪法,優波離問佛戒律輕重、開遮。文殊師利言一切諸法畢竟寂滅,心寂滅故名究竟毘尼;一切諸法我不可得,無染著故名不悔毘尼:一切諸法本性清淨,無顛倒故名最勝毘尼;一切諸法如如實際,離諸見故名清淨毘尼;一切諸法不來不去,無分別故名不思議毘尼;一切諸法無住、無著,念念滅故名淨諸趣毘尼;一切諸法住虛空際,離諸相故名自性遠離毘尼;一切諸法無去來今,不可得故名三世平等毘;一切諸法不可安立,心平等故名永斷疑惑毘尼,是名法界究竟毘尼。諸佛世尊,依此成道,若善男子於是法中,不善觀察,則為遠離如來淨戒。
第二十五發勝志樂會
二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長,當於利養,知其過失,應須捨離。若好憒鬧,世俗言話,躭著睡眠,廣營眾務,樂著戲論,如是過失,皆應遠離。是故應捨利養,修於少欲,捨諸憒鬧,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實義,初夜後夜遠離睡眠,觀察思惟,隨行修習,捨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
第二十六善臂菩薩會
二卷,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為善臂菩薩說菩薩當具足六波羅蜜法。
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舍衛城有菩薩名善順,方便度人,示現極貧,道力堅固,天帝屢試,苦樂不動,游化得劫初金鈴,謂波斯匿王,為極貧者,欲施與王。王以為不然,求證於佛,佛為說法,授善順佛記。
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為勤授五百長者說發菩提心者,所應行行,觀身四十四種可厭惡事,五百長者聞法,得無生忍受。
成佛記
第二十九優陀延王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優陀延王為第二夫人帝女所惑,以箭射舍摩夫人。舍摩夫人入慈心定,箭回奔王,王因是悔過,請佛說耽女色過患,苦切詳悉。
第三十妙慧童女會
與恆河上優婆夷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王舍城郁伽長者女,名妙慧,年始八歲,問佛云何得端正身,得富貴身,得眷屬不壞,得蓮華座,化生佛前,從一佛土至一佛土,處世無怨,所言人信,離障清淨,能離諸魔,臨終諸佛現前。佛為說四十行,童女受成佛記,變成男子,當知發心在文殊前。
第三十一恆河上優婆夷會
與妙慧童女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恆河上,舍衛城優婆夷名。
佛說一切法如幻化,如虛空,心尚不可得,何況心所生法。一切法皆無所得,名真修梵行。
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
一卷,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阿闍世王女名無畏德,年十二歲,與舍利弗、目連等如法論議,見佛即轉女身,受成佛記。
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一卷,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波斯匿王女名無垢施,年始八歲,與迦葉、舍利弗、文殊、觀音等問答法要,見佛問法,受成佛記。
第三十四功德寶華敷菩薩會
與善德天子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開敷功德寶華菩薩,請佛說十方現在如來名號,令聞持者,福德無量,速能證得阿耨菩提。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
與功德寶華敷菩薩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文殊師利菩薩演說諸佛不思議甚深境界。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
四卷,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文殊師利現大神變菩薩身行破魔,破菩薩相,破二乘相,破凡夫相,神通證說。破五百菩薩我心分別,持僉刃趣佛,三世諸佛要道法門,佛說菩薩摩訶薩,偈云:
覺眼及與耳,自體常空寂,不言我能覺,是名為菩薩。觀鼻及與舌,本性無所有,不分別我覺,是名為菩薩。智慧觀察身,亦覺意自然,覺已為他說,是名為菩薩。色聲香味觸意所樂諸塵,覺知本性空,是名為菩薩。覺色及受想,諸行與色心,一切斯同幻,是名為菩薩。五陰聚如夢,覺彼無一相,不分別我知,是名為菩薩。不生亦不出,無作復無言,如是說唯名,彼名亦無物,覺貪欲瞋恚,斯由分別起,彼分別無體,畢竟終自空,癡亦分別生,分別因緣生,緣此生諸見,諸見不可得,覺察三界空,一切無真實,於彼不可動,故名為菩薩。欲界不成就,皆緣分別起,色有無色有,一切不牢固,眾生之所行,智者悉明了,貪欲與瞋恚,及彼愚癡等,一切諸眾生,即彼一眾生,智者無所覺,不念彼眾生,諸法之所起,悉因顛倒生,覺彼顛倒者,知顛倒真相,智慧甚微妙,不取諸音聲,覺已無所著,故名為菩薩。能捨己肉身,終亦無依止,如是覺真實,乃名為菩薩。至持戒彼岸,亦不念彼岸,覺戒行法如,無生亦無盡,慈心遍眾生,不得眾生相,覺彼眾生際,但以假言宣,勇猛大精進,深心厭有為,見三界空虛,證無上等覺,常入微妙禪,無著無所依,無住無攀緣,智者定如是,能以利智刀,斷除諸見縛,觀察法界性,無割亦無傷,若人真覺了,一切法如實,應時利眾生,乃名為菩薩。
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會
半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阿闍世王子與其同友五百人,問佛何緣得端正,蓮華化生,知宿命相好,智慧三昧神通等。佛隨問演說,授成佛記。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
二卷半,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智勝菩薩問佛,說諸菩薩以一搏食給施一切眾生,一香一華供養十方佛,禮敬一佛即禮敬十方佛,如是等種種善權方便法門,以至八相成道,示現金槍、馬麥十餘殃事等,皆是如來善權方便,教化眾生。
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
二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賢護長者問佛,眾生有識如寶,在篋不顯,不知身謝識遷,如夢遷化,捨此受彼,獲當來報,受種種身遷轉遷滅往來苦樂等事。又大藥菩薩問,識捨於身,作何形像,佛為種種譬喻顯說。
第四十淨信童女會
與彌勒菩薩問八法會、彌勒菩薩所問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波斯匿王女問菩薩正修行法,得堅固力,安住生死,成熟眾生,六度、四無量、五神通,化生諸佛前,轉女身,降魔轉法輪等,佛為說此經。
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
與淨信童女會、彌勒菩薩所問會共一卷,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說菩薩成就八法,於勝進法中不退、不轉、不依他智,速成菩提。何等八法?謂成就深心、成就行心、成就捨心、成就善知廻向方便心、成就大慈心、成就大悲心、成就善知方便、成就般若波羅蜜。
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
與淨信童女會、彌勒菩薩所問會共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說彌勒佛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嚴淨佛土,積集無上正等菩提。釋迦佛以勇猛精進,捨施頭目手足,攝取眾生故,後四十劫發心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往昔行菩薩道,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頂禮於諸佛前,說是偈言:
我今歸命禮,十方一切佛,菩薩聲聞眾,大仙天眼者,亦禮菩提心,遠離諸惡道,能得生天上,乃至證涅槃。若我作少罪,隨心之所生,今對諸佛前,懺悔令除滅。我今身口意,所集諸功德,願作菩提因,當成無上道,十方國土中,供養如來者,及佛無上智,我今盡隨喜,有罪悉懺悔,是福皆隨喜。我今禮諸佛,願成無上智,十方大菩薩,證於十地者,我今稽首禮,願速證菩提,得證菩提已,摧伏於魔軍,轉清淨法輪,饒益眾生類。常願住世間,無量俱胝劫,擊於大法鼓,度脫苦眾生,我沒於欲泥,貪繩之所繫,種種多纏縛,願佛垂觀察。眾生雖垢重,諸佛不厭捨,願以大慈悲,度脫生死海,現在諸世尊,過去未來佛,所行菩薩道,我今願修學,具足波羅蜜,成就六神通,度脫諸眾生,證於無上道。了知諸法空,無相無自性,無住無表示,不生亦不滅。又如大仙尊,善了於無我,無補特伽羅,乃至無壽者,於諸布施事,不執我我所,為安樂眾生,施與無慳悋,願我所施物,不假功用生,觀察了知空,具施波羅蜜。持戒無缺減,得佛淨尸羅,以無所住故,具戒波羅蜜。忍辱如四大,不生分別心,以無瞋恚故,具忍波羅蜜。願以身心力,發起大精進,堅固無怠懈,具勤波羅蜜。以如幻如化,及勇猛精進,金剛等三昧,具禪波羅蜜。願證三昧智,入於三脫門,了三世平等,具慧波羅蜜。諸佛妙色身,光明大威德,菩薩精進行,願我皆圓滿。彌勒名稱者,勤修如是行,具六波羅蜜,安住於十地。
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
一卷,三秦錄失譯人名。
佛說諸菩薩修行求無上菩提增進退失、善惡邪正、中道觀心等種種行相,有三十二法得稱菩薩,及說菩薩二乘差別,種種譬喻真實沙門、像似沙門,諸善惡事相,教戒切至。佛告迦葉言:明與無明,無二無別,智與無智,二相俱空,譬如然燈,明闇俱空,無取無作,真實觀故,生聖智慧,智慧生已,還燒實觀皆空皆寂。非以空故,令諸法空,非以無人,名曰為空,但法性自空,當依於空,莫依於人。若以得空,便依於空,是於佛法則為退墮。如是迦葉,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除,於無為中,不生佛法。
第四十四寶梁聚會
二卷,北涼沙門釋道龔譯。
佛說沙門善惡垢淨、梵非梵行,種種事相,攝取持戒者,解節破戒者。
第四十五無盡慧菩薩會
半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說十波羅蜜及入十地先相等法,與華嚴部莊嚴菩提心經同。
第四十六文殊師利說般若會
一卷半,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譯。
文殊師利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及一行三昧法。
第四十七寶髻菩薩會
二卷,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菩薩有四事法,所行清淨。一曰行度無極,所可勸助,靡不周普,入眾德本;二曰常當遵修諸佛道品,游於大慈,曉了應時慧之所入;三曰具足神通,分別人民心念所行善惡之業;四曰開化眾生,大哀堅固,明識志性之所歸趣。
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勝鬘夫人,波斯匿王末利夫人之女,禮敬讚嘆如來真實功德,佛為授記,號普光如來。佛說此經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聲聞緣覺不能究竟觀察知見此經,歎如來真實第一義功德,大誓大願,攝受正法,入一乘如來藏法身空義,及自性清淨心等義。分十五章,斷一切疑,決定了義,入一乘道。
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
一卷,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為廣博仙人說三十三種垢染,布施不得果報,及說種種上施,生死轉識,諸天欲樂,衰相等事。其文未盡。
閱藏知津
一百二十卷。龍師火帝至始制文字。
唐南印土三藏沙門菩薩流志譯。
三律儀會第一:三卷。
佛住耆闍崛山王,坐大蓮華,與八千大比丘, 八千大菩薩,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及天龍八部俱。摩訶迦葉請問攝受何法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取諸功德,增長證入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佛告以求佛智慧力無畏者,無有少法為其可得;無所依倚,種諸善根,若有所得,即為著想,乃至備明執著過患。亦明法滅天人悲歎等事,後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無邊莊嚴會第二:四卷。
無上陀羅尼品第一
佛住迦蘭陀竹林,無邊莊嚴菩薩為諸菩薩請問微妙法門。佛為說如來之智,攝諸善巧。有所宣說,無不清淨,隨根成熟,法皆平等。自性清淨,如實了知,而無有法了不了者。以一切法皆假名說,不可施設,亦無示現,皆真勝義,不住分別,亦非不住,乃至如幻如夢,無有高下。以此清淨弘誓攝眾生時,實無少法而可著故。復說法門陀羅尼句,廣說陀羅尼門理趣差別,智慧善巧。
出離陀羅尼品第二
說佛十力,及說陀羅尼二章。
清淨陀羅尼品第三
佛先以神通力,令此眾會見十方佛,及聞說法。次說四無所畏,及說十四咒說頌竟,勸持結益。然後無量辨才菩薩請問結名。
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七卷,竺法護譯。
佛遊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四眾人等說大士業。法名淨濟,金剛密跡稱歎方便智度二業,當成佛道。寂意菩薩請密跡敷演如來祕要,佛亦敕之,密跡誡眾勿恐勿怖,先說四不思議。寂意入定,散華作供,密跡乃說諸菩薩密,引古帝釋善自在,化作仁良蟲,以身肉普救國人病,明身祕密。次明言密,引古寂然梵志答樓夷仙樹葉多少之數。樓夷,即舍利弗。寂然,即釋尊也。次說心密竟,大眾獲益,地動雨華,雷音菩薩以神通力先於天樂,讚歎法門。
次來禮佛,傳雷音王佛問訊之命,眾會乃問密跡夙因。佛具述千佛探籌,樓由最後,及法意法念二弟。一願作金剛力士,侍衛千佛;一願作梵天,勸請千佛轉法輪。今密跡,即法意也。
次說行佛道業三十二事,寂意復問如來三密。密跡先說身密,引應持菩薩不見佛頂事證。又明佛不受食,諸天取去濟苦眾生等事,大眾獲益,天樂自鳴,世尊摩頂讚印。次說口密,具明六十種音,引大目連窮佛音聲不得邊際事證,及說咒二十二首,廣明如來言辭不可限量,大眾獲益。次說心祕要,現瑞獲益,又地裂出水,高灑世界,表持經瑞。寂意復請密跡具說如來苦行,莊嚴道樹,降魔受供轉法輪事,眾復獲益,佛讚印之。
寂意又問寂然惔怕等義,佛詳答之,眾又獲益。欲知密跡何時成佛,佛為授記。密跡請佛於曠野國七日受供,佛於毗沙門宮應病演法,令各獲益。又為護世四王說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為密跡說菩薩十事無瞋恚法,八法心無恐懼,四事而得自在,四事入於法門,八力致開士行,密跡宣咒,諸天偈歎。佛還靈鷲,阿闍世王來見,佛為說密跡夙因,密跡以金剛著地,王及帝釋目連皆不能舉。因為王說有十大法,逮得大力,及說仁和八法,往來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問,答賢王天子寂然之義,讚其從阿〔門@(人/(人*人))國來,入法室總持,密跡請佛建立法典。佛周觀四方,說頌建立,並述往事以結成之。
淨居天子會第四:二卷,竺法護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大菩薩比丘眾六萬人俱。佛於食後入三昧,震動大千,諸天來集,金剛摧天子說偈問法,佛為說菩薩百八夢相。先標,次釋,後偈明菩提心無有退轉,眾生行不可思議。六萬天人,得不退轉;十八那由他天人,發菩提心;十千欲退菩薩,捨除罪過,徑登補處,與彌勒同時成佛。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二卷。
佛住耆闍崛山,與萬二千大比丘俱,及普賢文殊彌勒賢護等無量無邊菩薩,皆來集會。阿難問佛光瑞希有之故,佛為說往昔法處比丘四十八願,現成無量壽佛。廣讚極樂世界依正之妙,極勸發願往生。
不動如來會第六:二卷。
授記莊嚴品第一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利弗請問往昔菩薩發趣修行,被精進甲,功德莊嚴。佛舉不動菩薩所發種種弘誓答之。
佛剎功德莊嚴品第二
具明妙喜世界諸莊嚴事。
聲聞眾品第三
明不動國聲聞無數。
菩薩眾品第四
明不動國菩薩更多,在家者少,出家者多,及明魔不為擾。
涅槃功德莊嚴品第五
明不動佛入涅槃後所作佛事,法住久遠。
往生因緣品第六
明種種善根迴向,得生彼剎,及勸囑流通。
被甲莊嚴會第七:五卷。
佛住迦蘭陀竹園,無邊慧菩薩說偈問法,佛亦說偈許答。次正問被大甲冑,佛具答之。初一番長行偈頌,列諸甲冑名。第二番長行偈頌明此甲冑無相無名,不可破壞。第三番長行偈頌,明其乘於大乘。第四番長行偈頌,明其住八正道。第五番長行偈頌,明發趣攝取正道之法。第六番長行偈頌,明一一皆以慧為先導。第七番長行偈頌,明其隨入一切法,大饒益眾生。第八番長行偈頌,引古栴檀香光明佛時,有轉輪王名一切義成,能求此法,已成超無邊境界王佛。第九番長行偈頌,明於諸法得法光明,不墮諸見。第十番長行偈頌,因勝慧菩薩問,明無所行而行。第十一番,勝慧說頌讚佛,誓願持法。第十二番,佛說偈讚成之。并說古遍照佛時,勇猛軍轉輪王聞法受持,已成無邊精進光明功德超勝王佛。
次因無邊勝菩薩問,為說長行偈頌,明無住而住,為如理住。次因無邊慧問,為說長行偈頌,明無所安立無畏發趣之義。又說往古月燈王佛時,雲音無邊音二大士聞此法門,皆已成佛。若有精勤修習者,當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又能攝得阿字等諸三昧印。又說往古超過須彌光王佛時,勇猛軍勇猛力二大士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無邊辯才,一名最勝光明。次有慧義菩薩歎法希有,佛印成之,次加持付囑流通。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二卷,曼陀羅仙譯。
佛在在給孤獨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三萬二千天子俱。寶上天子念請文殊說法,佛敕文殊說法界體性因緣,文殊與舍利佛互相問答,五百比丘得無漏心。文殊復與舍利佛問答,發明無縛無脫,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與之問答,令得無漏。次與阿難發明比丘有增上慢無增上慢之義,次答寶上天子發明菩薩六度清淨,四念清淨,如實授記等義,及明菩薩得自在品,諸天發心,世尊讚印。
天子與文殊種種問答,發明不生自在等義,五百菩薩皆得道記,次授寶上天子道記。魔王波旬與眷屬來,佛以神力,令問文殊,菩薩修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義,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變作佛身,說於佛法,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又變舍利佛亦為佛身,與魔問答,比丘斷漏,諸天發心。有千菩薩從四方乘空來,發願受持守護此經,佛亦放光守護,付囑流通。
大乘十法會第九:一卷,佛陀扇多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五百羅漢,無量無邊菩薩俱。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問大乘義,佛以十法答之。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捨慢大慢,九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各有長行偈頌,魔外皆悟無生。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一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百比丘,四萬二千菩薩俱。又無垢藏菩薩,與九萬二千菩薩,從普花佛國而來,及他方此界無量無邊菩薩悉來集會。文殊請說普入不思議法門,佛為說二十八三昧名,一一頌示,又說十四種三昧名及功用。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五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八十那由他補處菩薩,及四十那由他大士俱。月光童子問佛昔修何業,能得決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以偈答,先五言偈,答光音。次七言偈,答光用。次四言偈,說月光本事。次七言偈,明愛樂此經不愛樂此經差別,及顯受持功德。次五言偈,明昔求經之行,及懸知未來之事。次明八十種善根資糧成就,出現光明。復有八十種法,能成如來無礙解脫。
月光偈讚發願,世尊微笑放光,彌敕偈讚廣問。世尊摩月光頂,說偈付囑,月光請佛受食。佛入城時,現大神變,空中宣百千頌,廣說妙法,及說咒二章。既受供已,為說行施資糧,有八十種殊勝功德。次說欲成陀羅尼者,應當遠離八十種人。
菩薩藏會第十二:二十卷,玄奘譯。
開化長者品第一
佛於室羅筏國安居竟,遊摩竭陀國。詣鷲峰山,賢守等五百長者見佛於路,頌讚相好,問捨家因。佛答以觀諸眾生十苦,十惱,十稠林,十毒箭,十愛,十邪,十不善,十染汙法,十種纏縛,所以捨家。長者說頌,願聞妙法。佛廣說根,塵,蘊,界,因緣等法,無我不實,長者得法眼淨。次說一切熾然,長者即善來得戒,證阿羅漢。
金毗羅天授記品第二
護城藥叉名金毗羅,奉佛妙供,眾神各奉僧供。佛授金毗羅無上道記,金毗羅莊嚴道路,隨佛至鷲峰山,佛命阿難敷大法座,命目連集諸苾芻大迦葉等,同來法會。
試驗菩薩品第三
舍利子問菩薩法,佛答以菩提心及備信欲。
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
詳說如來十種不可思議法一信受如來不思議身,二不思議音聲,三智,四光,五尸羅及以等觀,六神通,七力,八無畏,九大悲,十不共佛法。
四無量品第五
述過去大蘊如來,為精進行童子,說大慈等四波羅蜜。
陀那波羅蜜多品第六
具明五十種清淨行施,三十種上妙功德。
尸波羅蜜多品第七
明身語意三種妙行,十種極深重心,十種發心,獲人中天上各四廣勝處法,乃至種種四法。次明五十種清淨尸羅。
次明過去最勝眾佛之時,有得念菩薩,常修梵行,已成娑羅王佛。次明菩薩行清淨戒,應於眾生起父母想,訶欲過失。
羼底波羅蜜多品第八
具明畢竟非畢竟忍。
毗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
明十障礙法不應隨轉,當勤精進受持開演此菩薩藏,及明三業精進之相。次明在家出家菩薩,各有五損減法。次說往古律儀童子精進行,及法行苾芻精進行。
靜慮波羅蜜多品第十
明菩薩依四禪發五通,遠勝二乘,及得種種大定。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
先明四十一法趣入聞相,次明起正行相,次明如理方便作意,次明如理證入如理之句,正觀。次復廣明十種善巧,次明妙慧及到彼岸義,次明五番十種功德。
大自在天授記品第十二
結前大蘊如來為精進行童子,廣說四無量及六度已。又說四攝法,然不授菩提記。次值寶性如來,轉名善慧長者亦不得記。次值放光如來,轉名迷伽儒童,散華布髮,乃得授記,證無生忍,皆即釋迦本生事也。於是那羅達多長者子,發大乘意,與妻子眷屬樂工,及城中十千人民,廣興供養,立大乘誓。佛為現大神變,授三乘記及勸受持。
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第十三: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阿難日晡從禪定起,與五百比丘見佛。佛為說入胎因緣,胎中三十八七生長相貌,出胎七日後所生八萬戶蟲名字。結明五陰皆無常,苦,無我,我所。阿難得法眼淨,五百比丘漏盡意解。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二卷,義淨譯。
度難陀出家,令見天宮地獄,為說入胎住胎出胎諸苦,同前。又說三塗劇苦,教令修四念處。乃至重說偈已,難陀證阿羅漢。大眾疑問往因,佛為具說本事。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三卷,實叉難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比丘千人,菩薩八萬四千,諸天七十二億及天龍八部諸大眾俱。向阿闍世王宮,現大神通,為摧過咎菩薩說大悲法及授道記。次應供還山,從禪定起,天人雲集。舍利弗請問嚴淨佛剎之行。佛現神變,更集十方無量剎中諸大菩薩,命彌勒敷大法座,昇座動地,乃為舍利弗說一法增至十法,及說種種淨行,因果相稱。結以三法,謂大願殊勝,住不放逸,如所聞法,起正修行,次授四萬菩薩道記。
次有師子勇猛雷音菩薩,請問文殊何時成佛,得何佛剎。佛令自問文殊,深顯第一義諦法界實相之理,大眾獲益。次問發心久近,佛述雷音佛時普覆王事,已化二十億眾生皆成佛竟。次問將來佛剎莊嚴,佛敕文殊自說昔願,略有十節。
佛因記其佛名普見,剎名隨順積集清淨圓滿,所有莊嚴,遠勝極樂世界,如以大海比一滴水。唯東方普光常多功德海王佛剎,名住最上願,與等無異。及有四大菩薩,東光明幢南智上,西諸根寂靜,北願慧,亦當得此淨剎。佛復以神力,令慧見東方剎依正莊嚴,隨授八萬四千菩薩道記。有十六人,猶如文殊,餘所得剎,皆如極樂。次四大菩薩皆來入會,文殊令諸菩薩各說一相法門,略敘一十四人。次問文殊久如成佛,佛明其劫數甚遠,無有疲倦。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十六卷,那連提耶舍譯。
序品第一
佛在尼居陀林,遣迦盧陀夷教化父淨飯王。
淨飯王詣佛品第二
天龍八部同集佛所,王亦來禮,說偈問答。
阿脩羅王授記品第三
毗摩質多等十一阿脩羅王,與六十那由他眷屬,設大供養,而得受記。
本事品四
大迦葉入如實三昧,憶念過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如來所修一切功德,以偈讚佛。佛為說不可說劫之前,有佛號因陀幢王。以恆沙世界為一佛剎,莊嚴清淨。國中眾生,純正定聚。於是文殊菩薩,從東方高威德王佛所而來,發明因陀幢王即我釋迦。
迦樓羅王授記品第五
龍女授記品第六
龍王授記品第七
鳩槃茶授記品第八
乾闥婆授記品第九
夜叉授記品第十
緊那羅授記品第十一
先有疑問,如來答釋,乃設供授記。
虛空行天授記品第十二
四天王授記品第十三
三十三天授記品第十四
夜摩天授記品第十五
歎佛能知二諦及廣設供,佛與授記。
兜率陀天得授記品第十六
推授記不可得,但是世諦言說,如夢不實。倍設供養,得記。
化樂天授記品第十七
解一切法實際無二際而得道記。
他化自在天授記品第十八
自言尚不見實,況復見際,彼法非可知,非可識,非可捨,非可修,非可證,而得道記。
諸梵天等授記品第十九
離諸分別,定,心清淨。以寂滅法,說偈讚佛,而得道記。
光音天等得授記品第二十
說照耀一切法三昧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遍淨天授記品第二十一
說超過一切法三昧,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廣果天授記品第二十二
說無量門陀羅尼,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淨居天子讚偈品第二十三
共四百五十三人,各說偈讚。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第二十四
八千外道請問決疑,佛說從六道來受生習氣,及說對治法。外道悟無生忍,偈讚獲記。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
佛為淨飯王說內外六界,皆是假名,無來無去,及說諸根如幻,境界如夢。順違中庸三種六塵,皆具三解脫門。
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
一無量稱王,二地天王,三頂生王,皆以無厭足而取大苦。四尼彌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說此本生四王事已,勸淨飯王修不放逸。觀一切法無生陀羅尼門,及不滅等六十七法門。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佛與授記,皆生安樂世界,後皆成佛。次囑舍利弗受持流通。
富樓那會第十七:三卷,鳩摩羅什譯。
菩薩行品第一
佛住王舍城竹園,富樓那問菩薩多聞不退轉事,佛答以四大希有事:精進(一),忍辱(二),正道(三),深心(四)。又四法生喜心,四法得離難。
多聞品第二
明四法能集多聞。
不退品第三
明四法能不退轉,說古那羅延法師,及摩訶耐摩陀比丘弘法事。次說四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四法不退心及善根:戒清淨(一),念成就(二),勤精進(三),多聞慧(四)。四法利益菩提:持戒(一),忍辱(二),精進(三),多聞(四)。四法具足身色財物眷屬:行慈(一),供佛(二),供法(三),供僧(四)。
具善根品第四
明親近四法,能攝一切善法:忍辱(一),出家(二),頭陀(三),近善知識(四)。
神通力品第五
放毛孔光,以經付囑阿難,及讚竹園功德。
大悲品第六
因目連問,廣說因中大悲行。
合難品第七
因象手比丘問,廣明眾生性空,佛亦不滅。
富樓那品第八
歎述流通。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二卷,闍那崛多譯。
婆伽婆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一切八部俱。喜王菩薩以偈讚佛觀於法界,護國菩薩比丘夏安居竟,共諸初學比丘見佛偈讚,問菩薩法要。佛答四法能成清淨之事:真實無諂(一),行於平等(二),心念行空(三),如言而行(四)。四種無畏之法:得陀羅尼(一),值善知識(二),得深法忍(三),戒行清淨(四)。有四功德令心歡喜:見佛(一),聞法(二),捨一切(三),順法忍(四)。四法應棄捨:居家(一),利養(二),檀越(三),身命(四)。四種無悔之法:不破戒(一),住阿蘭(二),四聖種(三),多聞(四)。四調伏行:願值佛(一),供師長(二),樂空閒(三),頭陀忍(四)。四法淨菩薩行:無瞋恨(一),捨所有(二),不求果報(三),不見師過(四)。四墮落法:不恭敬他(一),背恩諂曲(二),多求名利(三),詐善揚德()四。四障道法:懈怠(一),不信(二),我慢(三),瞋恚(四)。四種人不得親近:惡知識(一),執見人(二),謗法人(三),貪利養人(四)。四法受未來苦:輕慢智人(一),懷嫉妒心(二),於法無信(三),無忍求利(四)。四繫縛:輕慢他(一),世俗定(二),行放逸(三),求利養(四)。次七言偈,廣說佛本生妙行,及歎末世不如法事。又明八種障菩提法,次明古成利慧佛時,福燄王子不放逸事。次結益囑持。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一卷,康僧鎧譯。
佛在給孤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俱。郁伽等十長者,各與五百長者見佛,問在家出家二種菩薩行法。佛先廣說在家三歸五戒法義,及布施功德,厭離家想,六時悔過,隨喜勸請,希慕出家,供養眾僧。次說出家四聖種行:頭陀,淨戒,淨定,淨慧。次問菩薩住在家地,學出家戒。佛以五法答之:施不望報(一),不習欲想(二),修禪不證(三),學慧行慈(四),護法勸他(五)。次授記其供養千佛化度眾生所有功德,百千出家菩薩所不能及。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二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比丘,五百菩薩及天龍八部俱。電德菩薩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謂貪行伏藏,瞋行伏藏,癡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諸法伏藏。於法伏藏中,說過去寶聚功德聲佛時,廣授大王欲害無垢比丘事,深戒勿生害心。又勝生佛時,旃陀羅聞法得無生忍,牛聞法得生兜率,深明眾生根行難測。次答月幢菩薩無功用智之問,地動雨華。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一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幻師欲試佛故,詐言請佛,於穢處化作道場,四王帝釋亦各化作莊嚴道場。幻師驚悔,欲攝所化而不能得。次日世尊現大神變,幻師悔過,見一切處佛身便獲念佛三昧,以偈問法,佛亦偈答。幻師得順法忍,阿難啟佛加持,令彼幻莊嚴事七日不沒。幻師隨佛至山,請問菩薩速至道場之行,佛說四十三種四法,幻師證無生忍,得記。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商主天子問佛幾種神變,調伏眾生。佛答以說法,教誡,神通三種。又問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令問文殊。文殊答於無言說法而作言說,一切言說實無所說,名大神變。舍利佛問商主往因,佛答以過去等須彌佛時,淨莊嚴王本事。舍利弗歎文殊久修梵行,多供養佛,種諸善根,文殊為說三種決定之義。佛又讚商主,更為說大神變。文殊又答商主問菩薩智,及答四十二問,大眾獲益,更答種種密意之問,及答諸菩薩行之問,眾又獲益。佛又答商主無生法忍之問,現瑞獲益,受記勸持。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二卷,月婆首那譯。
婆伽婆在給孤獨園,與五千比丘,八千菩薩俱。迦葉問出家者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佛為說持戒念佛,及說出家為二事故,一為現得道果,二為見未來佛。次廣明沙門四賊,及種種過。迦葉勸佛久住,佛以護法囑之,迦葉極言不堪,勸付彌勒菩薩。佛遂摩彌勒頂,大千震動,諸天勸助彌勒受持,更請世尊說當來惡,以作警誡。佛為說之,及說古智上佛時,樂精進菩薩本所修行,深顯法施功德。次明菩薩二十法業,四種畢定,四法離薩婆若,四法應急捨離。
次明瞋餘菩薩得罪甚大,於是彌勒作師子吼,五百比丘自愧信施難消,退還歸俗。文殊先讚印之,次與如來問答方便,令得盡漏。迦葉復請世尊說末世菩薩諂曲之過,佛說古妙華佛時,達磨善法二童子事,勸誡應修沙門二業,一修禪 ,二習誦,不應唯修供養福業,尤不應以破戒之身而著袈裟。次說古光明佛世,大精進菩薩觀佛畫像法門。
優波離會第二十四: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萬菩薩俱。佛問誰能於後末世護持正法,成熟眾生。有五十五菩薩各自承當,舍利弗向佛稱歎,佛印述之,并說三十五佛悔除罪法。時優波離從禪定起,請佛廣說決定毗尼。佛為分別聲聞菩薩持犯不同,次敕文殊說究竟毗尼。佛又廣答聲聞菩薩增上慢相,說偈結持。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二卷。
佛在鹿苑,與千比丘,五百菩薩俱。有諸菩薩業障深重,疑惑退轉。彌勒菩薩慰問令喜,有六十人隨勸詣佛,投地悲淚。佛慰令起,說其往昔誹謗法師惡業,多受眾苦,後亦當生極樂世界。時諸菩薩隨發十三弘誓,佛讚印之。彌勒因問末世菩薩成就幾法,安隱得脫。佛答以二種四法: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麤語、慳吝,是人當解脫。當捨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次明無希望心行法施時,成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種種過惡,次明慧行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次明初業菩薩應當觀察利養之過。亦當觀察憒鬧過有二十,世話過有二十,睡眠過有二十,眾務過有二十。次明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次明略說戲論過有二十,次明發十種心,能生極樂世界。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二卷,鳩摩羅什譯。
佛在王城竹園,為善臂菩薩廣說六波羅蜜法,常當具足。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俱。舍衛城有菩薩名善順,恆以五戒八齋教化眾生令修六度四等。帝釋種種試驗,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鈴,價過南洲,謂唯波斯匿王最貧,與眾往見而奉與之。王問誰證我貧,善順請佛為證。佛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從地涌出為作證明,兼說三種無量功德資糧。復有三十二法,能勤修者,則為見於如來,大眾獲益。王以二衣施善順,善順不受。王求以足踏之,次即轉施貧苦,咸令得益。勸使見佛,兼為王說菩薩法門眷屬。
勤受長者會第二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城有長者名勇猛授與五百長者見佛。請問求菩提者,應云何學,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以大悲六度。次問云何觀察於身命財,能無貪吝,佛教以觀身過患,又說四十四種觀身。長者得無生忍,說偈歎菩提心,佛為授記。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一卷。
佛在瞿師羅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摩夫人供養佛僧,帝女夫人譖於優陀延王,王極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三昧箭還住王頂上空中,王乃驚悔。舍摩勸令見佛懺罪,因問女人過患,佛為廣說丈夫四種愆過,王受三歸作優婆塞。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王舍城有長者女妙慧,年始八歲,詣佛問法,佛為說四十行。女發大願,動地雨華,眾變金色。次答文殊諸問,文殊向佛讚之。佛因說其發菩提心,經三十劫,然後佛始發心。女又發大誓願,即轉如三十歲知法比丘,眾會獲益。
恆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
佛在給孤獨園,此優婆夷來禮佛足,與佛問答第深一義,佛為授記。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一卷,佛陀扇多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無量無邊菩薩及八千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阿闍世王宮殿。王女名無畏德,年始十二,安坐不起。王語令起,女即種種彈訶聲聞。舍利弗目犍連往問,皆被屈服。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如來。次答大迦葉問,答須菩提問,答羅〔目*候〕羅問,答父王問,人天獲益。然後下床禮敬聲聞,施妙飲食,同至佛所,現丈夫身,佛與授記,並授其母月光夫人道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一卷,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
佛遊給孤獨園,與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文殊等八大菩薩,舍利弗等八聲聞,各發勝願,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無垢施,年始八歲,與五百婆羅門出城浴洗天像。為婆羅門說其初生七日,即聞三寶功德,乃趨菩薩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
聲聞品第二
女問八大聲聞,皆不能答。
菩薩品第三
女又次第問八菩薩已,須菩提語諸聲聞菩薩,已得法食,不須乞食,遂同還佛所,女即以偈問佛菩薩諸行。
菩薩行品第四
佛為說十八種四法,女即發誓奉行,震動世界,雨眾天花,天樂自鳴,變成十六童子。佛乃明其修菩薩行經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薩之心。
授記品第五
佛為授菩提記,及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開敷功德寶華菩薩問受持佛名,速證菩提之義。佛為說十方佛號,及受持功德。東方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南方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西方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北方積集無量辨才智慧如來,東南方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西南方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西北方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東北方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來,上方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下方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佛在給孤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並欲色諸天子俱。佛敕文殊為天眾說諸佛甚深境界,所謂平等,無依,無數,無得等。次受善德天子請,現大神變,往兜率天,說四種法,住不放逸,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一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住於神通而起大智,四住於寂靜而常觀察,及說八種八法。又說依不放逸,不損三樂,得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學,近三寶,離波羅蜜三障,得波羅蜜三伴助。次示觀察正勤,念處,如意,根,力,覺,道等法。次以光照上方普賢佛剎,與持法炬菩薩同來見佛。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四卷,達摩笈多譯三,菩提流志譯一。
緣起品第一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四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文殊入無諍除心三昧,震動十方佛土,又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菩薩,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佛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相。文殊復遣化佛菩薩,遍召諸天。
開實義品第二
文殊與善住意天子問答,共談實義。
文殊神變品第三
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臺諸化菩薩說偈讚佛,眾益地動。
破魔品第四
文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歸佛。次說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
菩薩身行品第五
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以覺一切法。
破菩薩相品第六
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越轉入諸地義。
破二乘相品第七
明真出家持戒頭陀禪行等義,及明聰辯利智,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癡凡夫;諸餘智人,盡入頑鈍。五百比丘不信誹謗,墮大地獄,佛記其從地獄,速證涅槃,以聞如是甚深法門故。
破凡夫相品第八
說殺三毒謗三寶等性惡法門。
神通證說品第九
文殊為善住意入如幻三昧,及為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彼分別心,令得無生法忍。
稱讚付法品第十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王子名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各十六頌,佛與授記。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二卷半,竺難提譯。
佛在給孤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智勝問菩薩行於方便,佛具答之,兼明眾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過去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事,無垢比丘容女借宿事,愛作菩薩度德增女事。於是阿難歎諸菩薩如須彌山,亦如藥王。迦葉亦說空澤大城之喻,以歎菩薩。次因德菩薩之問,佛為具說示現八相十惱等一切方便,皆為化度眾生,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三卷,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千眷屬,向世尊前請問決疑。佛先為阿難具說長者所受樂果,雖帝釋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由於古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以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恆受福報。長者乃問眾生神識相貌名義,及此世他世作受等義,佛具答之。真月童子問色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須觀,佛亦答之。
次有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如人水內影,如風輪無定無有定色,如眾生眼見虛空等,及問答受罪受福等事。次又答賢護問聚、積、陰、移四種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三會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及賢劫諸菩薩,文殊等六十人,賢護等十六大士,二萬兜率天子俱。波斯匿王女名淨信,詣佛問法。佛答以十二種八法。又轉女身二種八法。淨信與五百童女,俱得授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第四十一:菩提留支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彌勒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成就八法:一深心,二行心,三捨心,四善知回向方便心,五大慈心,六大悲心,七善知方便,八般若波羅蜜。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佛在鹿林,與五百比丘,一萬菩薩俱。彌勒問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證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彌勒以偈讚佛,阿難歎其辯才,佛明其十無數劫前,於燄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曾為婆羅門子賢壽,悟無生忍,便獲神通。本先四十劫前,發心行道,由我勇猛精進,行於二種十法,故能超之。次明彌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妙華太子施髓,月光國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佛與彌勒二人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一卷,附秦錄勘同編入。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比丘,萬六千菩薩俱。佛為迦葉說菩薩二十四種四法,又說三十二法,又說如地如水等喻,又說中道真實正觀,又說菩薩為真佛子,又說畢竟智樂,又說當來比丘,如犬逐塊,又說二不淨心:一讀外道書,二畜好衣缽。二堅縛:一見,二利養。二障法:一親近白衣,二憎惡善人。二垢:一忍受煩惱,二貪諸檀越。二雨雹壞諸善根:一敗逆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癱瘡:一求見他過,二自覆其罪。二燒法:一垢心受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養。二病:一懷增上慢,二壞他大心。又說四種沙門:一形服,二威儀欺誑,三貪求名聞,四真實。又說四種破戒似持:一說有我論,二身見不滅,三取相行慈,四見有所得。
於是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五百比丘從坐去。佛化二比丘隨興問答,令其解脫,來詣佛所,答須菩提種種諸問,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普明菩薩問云何往,及云何學。佛言不取不著,發大精進,習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二卷,道龔譯。
沙門品第一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摩訶迦葉問沙門義,佛詳答之,並說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說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第二
先正說比丘法,次說惡比丘能壞正法,有十六種四惡法。
旃陀羅沙門品第三
說惡沙門如旃陀羅,亦名敗壞,亦名篋,亦名构欄茶,亦名求利,亦名稗,亦名逋生稻,亦名形似,亦名失血氣。五百比丘捨戒還俗,佛記其信解慚悔,得生兜率,在彌勒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第四
詳明營事之法。
蘭若比丘品第五
詳明阿蘭若法,五百比丘漏盡解脫。
乞食比丘品第六
糞掃衣比丘品第七
無進慧菩薩會第四十五: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十六在家菩薩,六十無比喻心菩薩,賢劫一切菩薩,及無盡慧等六萬菩薩俱。無盡慧問菩提心義,及依何義而得修行。佛答菩提本無名字言說,若依言說敷演,則以十波羅蜜為十發心。一一波羅蜜皆以十法為首,及明十地先相,十地圓滿十度,得十三昧,十陀羅尼。於是無礙光明師子幢天子歎佛及法,佛更為說聽受此法門者,必不退轉。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卷半,曼陀羅先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俱文殊晨朝詣佛,舍利弗等亦至。佛問文殊欲見如來耶,文殊即說正觀如來法門,佛印許之。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佛亦與文殊互相問答,深明修般若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等義,乃至福田無差別相。大地震動,眾會獲益。次明入不思議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次明欲具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次明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以為無相法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二卷,竺法護譯。
佛在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俱,以一寶蓋覆此忍土,雨花說頌,來禮佛足,請問清淨之行。佛總告以四事:一曰行度無極,二曰遵修諸佛道品,三曰具足神通,四曰開化眾生。
次詳解釋六度,三十七品,五通,及化眾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次說古普壞世佛時,有珍寶菩薩問饒益眾生,嚴淨道場等義,佛以無放逸答之。彼時珍寶,即今寶髻。次又說開化眾生有四四法。又說古離垢光佛時,有極妙精進菩薩,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業首太子。彼時菩薩,即今世尊;彼時太子,即今彌勒。次說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寶髻以其髻中明月珠,貢佛發願,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於女勝鬘,稱揚佛德。勝鬘發書尋繹,遙空請佛,佛即現身,勝鬘說偈歎德,佛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於天花天音。又發三願,佛讚印之。又說一大願攝恆沙願,所謂攝受正法,更復演說廣大之義及大威力。佛讚印之。又說大乘了義,廣明二乘為不了義,以不出變易生死,不斷無明住地故。唯一佛乘,一歸依,一實諦為了義耳,佛亦印之。次又說三種人入大乘道:一成就甚深法智,二成就隨順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餘有隨已,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者,一切天人應共摧伏,佛亦讚印。然後放光昇空步還,告語阿難及與天帝,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恆何岸上,與無量比丘俱。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問云何為施,何者施義及施主施者等義。佛詳答之,並示三十二種不淨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無上施,又九大施等。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差別。次答六道來生差別,僅說持鬘,四王忉利,三種生死時相。
文來未盡。
部類
知津 | 經藏 / 大乘經 / 方等部 / 顯說部 |
---|---|
呂目 | 經藏 / 寶積部 |
會閱 | 经藏 / 大乘經 / 方等門 |
何氏新考 | 寶積部 |
CBETA | 06 寶積部類 / 寶積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