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545 ; CBETA : T1484 ; 大正藏 : T1484 ;
著譯者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卷數 二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的註疏

別本藏內重出、別抄或藏間差異較大的版本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32a07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60a05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205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律藏(二) 606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68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00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二卷。
卷上 毘盧遮那如來坐大蓮花師子寶座,說心地法門,十善戒、菩薩戒,一切戒法義,令人受持也。
卷下 爾時如來於此心地法門品,略說一毫戒相,十無盡藏戒品,乃說偈言。復說十重四十八輕所犯罪,及懺悔法義。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二卷。
此經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此是第十菩薩心地一品也。羅什法師參定三乘經論五十餘部,惟梵網經最後誦出別書,出此心地一品。什每誦持以為心首,當時三百餘人同誦此一品。
此經佛說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如來同說,三世菩薩之所當學。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二卷,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說菩薩心地品,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行相及十重四十八輕戒法。


閱藏知津

二卷,有僧肇序。南撮,北安。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菩薩心地品上
釋迦於第四禪,接眾歸蓮華藏,請問盧舍那佛。廣說三十心,十地法門。
菩薩心地品下
釋迦示成佛道,十處說法之後,即於菩提樹下,結示十重四十八輕戒法。
此經本與華嚴同部,今惟此品單行,故南北二藏皆歸於律。

部類

知津 律藏 / 大乘律
呂目 論藏 / 附:疑偽
會閱 律藏 / 律藏大乘律 / 〔(原書未題分類)〕
陳氏提要 律藏 / 三、大乘律传译部 / 第一门 大乘菩萨戒经
何氏新考 律部
CBETA 11 律部類 / 律部/疏 / 菩薩戒藏/疏 / 梵網經/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