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573 ; CBETA : T1505 ; 大正藏 : T1505 ;
著譯者 阿羅漢婆素跋陀 撰;苻秦 鸠摩羅佛提 等譯;
卷數 二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1573 四阿鋡暮抄解 阿羅漢婆素跋陀 撰;苻秦 鸠摩羅佛提 等譯;
    • 1572 三法度論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再雕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山图北藏山图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63b15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54a09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302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一) 577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72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04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二卷 阿鋡暮者,此云趣無也,羅漢素跋陀撰。說三法門,謂德惡依三也。
與三法度論大同小異,此付法師所譯,曲裁聖意。尤同羔。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一卷。
本序云:阿含暮,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經,又釆撮其要,逕至道法,為四阿含暮。與阿毘曇及律,並為三苑焉。文約義豐,經之瓔鬘。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二卷,苻秦西域沙門鳩摩羅佛提譯。
阿含暮,秦言趣無。阿難既出十二部經,又撮採其要,逕至道法為四阿含暮。羅漢婆素跋陀斥重去複,抄其膏腴,以為一部。其中懸數懸事,譯人為註其下,故云抄解。


閱藏知津

二卷,有序。南籍,北英。
阿羅漢婆素跋陀撰,苻秦沙門鳩摩羅佛提等譯。
共有九段解釋。初功三德段,二惡三段,三依三段。
即三法度論耳,文甚難讀。

部類

知津 論藏 / 小乘論
呂目 論藏 / 宗經論部
會閱 論藏 / 論藏小乘論
陳氏提要 论藏 / 一、小乘阿毗达磨部 / 第四门 其他佛教部派论书
何氏新考 釋經論部
CBETA 01 阿含部類 / 阿含經論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