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574 ; CBETA : T1507 ; 大正藏 : T1507 ;
著譯者 附後漢録 失譯 ;
卷數 五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再雕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山图北藏山图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63b23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35a10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303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一) 553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72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04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五卷。
卷一 此論分別如來所說?法功德,及佛滅後結集功德也。迦葉思惟經法,言教甚多,八萬四千香象載之,比阿難所聞所知,粗可略分耳,即名犍稚集聖眾,命阿難等結集也。結為三藏,其法甚深,如佛說十二因緣,阿難云:此義何深。佛云:過去修羅王立海到膝,兒見乃云海淺也,即求下乃沒,王即出之。王者我也,兒者汝也,前世如是,乃論生世龍佛四不思議也。
卷二 善哉,彌勒稱其六度大法集為菩薩藏,阿難但云我聞,不云我見等義。
卷三 佛令弟子□知念佛觀佛形相,目不暫捨,心念無己。
卷四 念佛、念法等十念,佛弟子各各第一者,佛為四眾說其義,令各歡喜。
卷五 自難陀比丘端正第一,已次諸弟子各稱第一論本起也。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三卷。
說三寶及諸大弟子,各有第一勝妙功德。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三卷,後漢錄失譯人名。
釋增壹阿含經序品中,偈及弟子品各稱第一因緣。


閱藏知津

三卷。南漆,北笙。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釋增一阿含經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種一法。次釋弟子品,各稱第一因緣。

部類

知津 論藏 / 小乘論
呂目 論藏 / 釋經論部
會閱 論藏 / 論藏小乘論
陳氏提要 论藏 / 一、小乘阿毗达磨部 / 第四门 其他佛教部派论书
何氏新考 釋經論部
CBETA 01 阿含部類 / 阿含經論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