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576 ; CBETA : T1509 ; 大正藏 : T1509 ;
著譯者 龍樹菩薩 造;姚秦 鳩摩羅什 譯;
卷數 一百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的註疏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別本藏內重出、別抄或藏間差異較大的版本

    • 1576 大智度論 龍樹菩薩 造;姚秦 鳩摩羅什 譯;
    • F1576 八戒齋法 龍樹菩薩 造;姚秦 鳩摩羅什 譯;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39a01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33a08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439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二) 276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72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04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一百卷。
龍樹尊者造,羅什法師譯。
以謂佛法大海,智為能度,信為能入,故造斯論,釋其般若,令信入也。
大智度論一百卷,佛滅度五百年後,龍樹尊者傳心印外,造此論釋大般若經。自初分緣起,至曇無竭八十九品,一一解其義趣,讚揚般若也。據梵本全譯,合有千卷。什法師以謂秦人識弱,又復好略,故十分中存一耳。
卷一 釋般若初分緣起行相,自佛初生王宮、出家、成道、轉法輪、涅槃;舍利弗出家,長爪梵志論義、出家、證果等一切法義。
卷二 釋般若如是我聞等義,迦葉結集,阿難六過,佛十號,及住處。辯諸論部類所起,謂佛在世教法無錯,滅後異見。
卷三 釋般若中王舍城耆闍山,佛因何在彼成正覺說法;釋摩訶比丘僧共名,一處、一時、一心、一戒、一見、一道、一解脫及四眾義相等法。
卷四 釋般若中菩薩眾,如來過去修菩薩行及所行妙行也。
卷五 釋般若中摩訶薩埵義,菩薩功德空無相無願。
卷六 釋般若中幻焰水月空花響婆城夢影鏡像化等十喻意。無礙品,則如來於一切冤親非冤非親,俱無罣礙等義也。
卷七 釋般若中佛土願,則如來因中所行妙行所發大願,莊嚴報土清淨。
卷八 釋般若中如來放光瑞相,此以常光遍照三千及東方。
卷九 釋般若中如來光明照十方佛界,一一界中見光相,已問其所以也。
卷十 釋般若中十方菩薩來集佛所散花,問訊求聽妙法,各隨方坐也。
卷十一 釋般若中舍利弗因緣及檀波羅蜜義初分。
卷十二 釋檀度義,如來因中所行有來乞者,悉從其願也。
卷十三 釋般若淨戒波羅蜜義,以如來因中所持戒行為證。
卷十四 釋戒波羅蜜,以謂寧失身命,不毀小戒等因緣。
卷十五 釋般若中忍波羅蜜,如來因中所行忍辱難忍妙行。
卷十六 釋般若中精進波羅蜜,如來因中勇猛為法所行。
卷十七 釋般若中禪波羅蜜,如來因中修習成大定三昧。
卷十八 釋般若中智波羅蜜,如來因中所悟大智光明。
卷十九 釋般若中三十七菩提分法則,如來因中三無數劫精勤修習此也。
卷二十 釋般若中三三昧空無相無願四禪定八定相等一切定義。
卷二十一 釋般若中八背捨義九相義,如脹壞血塗膿爛青噉散骨燒等相。
卷二十二 釋般若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捨,念天,念死等。
卷二十三 釋般若中十想義,無常苦無我食不淨不可樂死不淨斷離慾盡等想法,此他心世苦集滅道盡無生如實等十智義法門。
卷二十四 釋般若中十力義,如來因中所修習。
卷二十五 釋般若中四無所畏四無礙義。
卷二十六 釋般若中十八不共法義,廣引如來因中修習緣。
卷二十七 釋般若中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義。
卷二十八 釋般若中六神通義,以謂從靜定所生。
卷二十九 釋般若中布施隨喜心過上,則般若為上。菩薩所有少施少戒少忍少精進等,悉皆回向,超諸禪定,亦如來因中所修如是等行利益有情。
卷三十 釋般若中善根供養儀則,少善根供養一切諸佛,一切功德悉得成就。稱讚名號品中,則一念頃至恒沙等佛土問法,稱讚諸如來所有殊勝功德耳。
卷三十一 釋般若中二十空義論中十八空也。
卷三十二 釋般若中因緣次第緣所緣緣增上緣,廣解諸緣義。
卷三十三 釋般若中到彼岸義。
卷三十四 釋般若中見一切佛世界義,信持般若,無三毒義,欲人學般若故。
卷三十五 釋般若中報應品義,則四天王各以缽上佛。
卷三十六 釋般若中習相應品義,論聲聞辟支等地相應不相應等義。
三十七 釋般若中相應品義,與過現未三世合與不合等義。
卷三十八 釋般若中往生品義,謂學般若人,何處沒來生此間也。
卷三十九 釋般若中往生品餘義,謂學般若人得四禪八定,來往遊戲其中等義。
卷四十 釋般若中往生品餘義,得法眼淨隨行法無相也。
卷四十一 釋般若中三假品義,內外中間三處俱假耳。勸學品義,則精勤修習六度及一切善法。
卷四十二 釋般若中集散品義,則須菩提云:我於諸法集散不集散,如是思惟也。
卷四十三 釋般若中集散品餘義廣論也。
卷四十四 釋般若中行相品、幻人無作品、句義品,此三品,廣解其義趣。
卷四十五 釋般若中摩訶薩品、斷見品、莊嚴品,此三品義趣也。
卷四十六 釋般若中乘乘品、無縛無脫品、摩訶衍品玄義也。
卷四十七 釋般若中摩訶衍餘義也。
卷四十八 釋般若中身受心法四念處義。
卷四十九 釋般若中發趣品,謂發趣無上菩提。
卷五十 釋般若中出到品,乘是乘者,從何處出到何處住等妙義。
卷五十一 釋般若中勝出品、含受品,此二品要義。
卷五十二 釋般若中會宗品、十無品,所謂眾生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色性無識性,無前際無中際無後際,無菩薩無六度,無廣解其十無妙義。
卷五十三 釋般若中無生品義。
卷五十四 釋般若中天主品義。
卷五十五 釋般若中幻人聽法品、散花品義。
卷五十六 釋般若中顧視品,學般若人視之如佛;滅淨品,為天帝勉修羅鬥戰也。
卷五十七 釋般若中寶塔品、校量品、述誠品義。
卷五十八 釋般若中勸受持品、梵志品、阿難稱譽品,論其三品義。
卷五十九 釋般若中校量舍利品義。
卷六十 釋般若中校量法施品義趣法門。
卷六十一 釋般若中隨喜回向品義。
卷六十二 釋般若中照明品義。
卷六十三 釋般若中信謗品義。
卷六十四 釋般若中歎淨品義。
卷六十五 釋般若中無作相品、諸波羅品。
卷六十六 釋般若中歎信品義。
卷六十七 釋般若中歎信品餘義也。
卷六十八 釋般若中魔事品義。
卷六十九 釋般若中兩不和合品。
卷七十 釋般若中佛母品、問相品二品要義,謂般若三世佛母也。
卷七十一 釋般若中大事起品、譬喻品、善知識品、一切智品要義。
卷七十二 釋般若中大如品義。
卷七十三 釋般若中阿惟跋致(此云不退)品義。
卷七十四 釋般若中轉不轉品義趣。
卷七十五 釋般若中燈喻品、夢中入三昧品、恒伽提婆品。
卷七十六 釋般若中學空不證品義。
卷七十七 釋般若中夢中不證品、同學品等學品義旨。
卷七十八 釋般若中願樂品義。
卷七十九 釋般若中稱揚品義。
卷八十 釋般若中無盡方便品義。
卷八十一 釋般若中六度品義。
卷八十二 釋般若中大方便品義。
卷八十三 釋般若中學般若人能作大方便也。
卷八十四 釋般若中三慧品義。
卷八十五 釋般若中道樹品、菩薩行品、種善根品義趣。
卷八十六 釋般若中遍學品義。
卷八十七 釋般若中次第學品、一心具萬行品義。
卷八十八 釋般若中六喻品、幻化等品、四攝品義。
卷八十九 釋般若中四攝品餘義;善達品,解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細義相。
卷九十 釋般若中實際品義,須菩提白佛:若眾生畢竟不可得,菩薩為誰故行般若。佛云:為實際故。須菩提云:實際眾生際異者。佛云:實際眾生際不異,是故菩薩為利益眾生行於般若,乃至建立實際;於實際建立自性,於自性也。
卷九十一 釋般若中照明品義。
卷九十二 釋般若中淨佛國土品義。
卷九十三 釋般若中佛國品餘。
卷九十四 釋般若中畢定品、四諦品義旨。
卷九十五 釋般若中七喻品、平等品義意。
卷九十六 釋般若中涅槃如化品義趣也。
卷九十七 釋般若中薩陀波崙品。
卷九十八 釋般若中薩陀波崙品餘義。
卷九十九 釋般若中曇無竭品。
卷一百 釋般若中曇無竭品餘義。梵云薩陀波崙,此云常啼也;梵云曇無竭,此云法誦也,餘可知。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一百卷。
龍樹菩薩造,釋大般若經。富詞妙辯,理精事廣,西域學者無不欽崇。什法師云:余若廣譯,千卷有餘,為秦人識劣,十分存一,蓋從略也,故至三十八卷纔譯初品云。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合經一百卷,龍樹菩薩造論,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論,初三十四卷解釋一品,是全論本;二品已下,法師略之,取其足以開釋文義而已,不復備其廣釋,得此百卷,若盡出之,將十倍於此。
僧叡序云:夫萬有本於生生,而生生者無生,變化[毛-二+北]於物始,而始始者無始,然則無生無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動於性,而萬有陳於外,悔吝生於內者,其惟邪思乎?正覺有以見邪思之自起,故阿含為之作;知滯有之由惑,故般若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絕思境。以言求之,則乖其深;以智測之,則失其旨,二乘所以顛沛於三藏,雜學所以曝鱗於龍門者,不其然乎?是以馬鳴起於正法之餘,龍樹生於像法之末,正餘易弘,故直振其遺風,瑩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跡凡夫,示悟物以漸,又假照龍宮,以朗搜玄之慧,託聞幽祕;以窮微言之妙,爾乃憲章智典,作茲釋論。
其開夷路也,則令大乘之駕,方軌而直入;其辯實相也,則使妄見之惑,不遠而自復;其為論也,初辭擬之,必標眾異以盡美。卒成之終,則舉無執以盡善,釋所不盡,則立論以明之。論其未辯,則寄折中以定之,使靈篇無難喻之章,千載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論問曰:般若波羅蜜,是何等法?答曰:有人言無漏慧根,是般若波羅蜜相,何以故?一切慧中第一慧,是名般若波羅蜜,無漏慧根是第一,以是故,無漏慧根名般若波羅蜜。
復有人言般若波羅蜜,是有漏慧,何以故?菩薩至道樹下,乃斷結,先雖有大智慧,有無量功德,而諸煩惱未斷,是故言菩薩般若波羅蜜,是有漏智慧。
復有人言從初發意,乃至道樹下,於其中間所有智慧,是名般若波羅蜜,成佛時是般若波羅蜜轉名薩婆若。
復有人言菩薩有漏無漏智慧,總名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菩薩觀涅槃行佛道,以是事故,菩薩智慧應是無漏;以未斷結使,事未成辦,故應名有漏。
復有人言菩薩般若波羅蜜無漏無為,不可見,無對。復有人言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得相,若有若無,若常若無常,若空若實,是般若波羅蜜非陰界入所攝,非有為非無為,非法非非法,無取無捨,不生不滅,出有無四句,適無所著,譬如火燄,四邊不可觸,以燒手故,般若波羅蜜相亦如是不可觸,以邪見火燒故。
問曰:上種種人說,何者為實?答曰:各各有理,末後為實,所以者何?不可破、不可壞故,若有法如毫釐許者,皆有過失可破;若言無,亦可破,此般若中有亦無,無亦無,非有非無亦無,如是言說亦無,是名寂滅無量,無戲論法,是故不可破,不可壞,是名真實般若波羅蜜,最勝無過者,能破一切語言戲論,亦不有所破。品品中種種義門說般若波羅蜜,皆是實相,如是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六波羅蜜。
問曰:五陰無常、空、無我,云何生天人中誰死誰生者?答曰:汝言五陰無常、空、無我者,是般若波羅蜜中五陰無有常無常、有空無空、有我無我。若如外道求索實我是不可得,但有假名,種種因緣和合,而有有此名字。譬如幻人相殺,人見其死,幻術令起,人見其生,生死名字,有而無實。世界法中,實有生死;實相法中,無有生死。復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無生死,何以故?不生死人,以大智慧能破生相,如說佛法相雖空,亦復不斷滅,雖生亦非常,諸行業不失。諸法如芭蕉,一切從心生,若知法無實,是心亦復空,若有人念空,是則非道行。諸法不生滅,念有故失相,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心動故非道,不動是法印。


閱藏知津

一百卷,有僧叡序。南有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北傳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
龍樹菩薩造,姚秦北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緣起論,半卷。
釋初品,盡三十四卷。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九十品。惟初品具譯全釋,故有三十四卷。餘皆什師十倍略之,取其足以開釋文意而已。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釋經論 / 西土
呂目 論藏 / 釋經論部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般若門
陳氏提要 论藏 / 三、大乘中观部 / 第一门 中观派释经论
何氏新考 釋經論部
CBETA 03 般若部類 / 02 中品般若經(大般若經第2-3會)/論/疏 / 大智度論(100卷)/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