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664 ; CBETA : T1593 ; 大正藏 : T1593 ;
著譯者 無著菩薩 造;陳 真諦 譯;
卷數 三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1664 攝大乘論 無著菩薩 造;陳 真諦 譯;
    • 1662 攝大乘論本 無著菩薩 造;唐 玄奘 譯;
    • 1663 攝大乘論 無著菩薩 造;元魏 佛陀扇多 譯;
    • 4126 攝大乘論 民國 吕澂 譯;

本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49c05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42a11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438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三) 245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5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1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三卷,陳真諦譯。
此論前後三譯(註:即後魏佛陀扇多譯、陳真諦譯、唐玄奘譯),今止於唐譯錄義。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三卷,無著菩薩造,真諦三藏第一譯。
收攝一切大乘聖教,法門要義,總集于此,而辯明之。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三卷,無著菩薩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論曰:攝大乘論即是阿毘達磨教,及大乘修多羅。佛世尊前,善入大乘句義,菩薩摩訶薩欲顯大乘有勝功德,依大乘教說如是言。諸佛世尊有十勝相,所說無等,過於餘教。十勝相者,一、應知依止勝相;二、應知勝相三應知入勝相;四、入因果勝相;五、入因果修差別勝相;六、於修差別依戒學勝相;七、此中依心學勝相;八、此中依慧學勝相;九、學果寂滅勝相;十、智差別勝相。由此十義勝相,如來所說,過於餘教,能引出無上菩提,唯大乘有,小乘中無。
何者為十?謂阿賴耶識說名應知依止相,三種自性:一、依他性,二、分別性,三、真實性。說名應知相,唯識教說名應知入相,六波羅蜜說名入因果相,菩薩十地說名入因果修差別相,菩薩所受持守護禁戒說名於修差別戒學相,首楞伽摩虛空器等定說名心學相,無分別智說名慧學相,無住處涅槃說名學果寂滅相,三種佛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此三說名無分別智果相。


閱藏知津

三卷,有慧愷序。南物,北隱。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與攝大乘論本同,分作十品。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宗經論 / 西土
呂目 論藏 / 宗經論部
會閱 論藏 / 論藏大乘論 / 二、瑜伽部
陳氏提要 论藏 / 四、大乘瑜伽部 / 第二门 瑜伽行派集义论
何氏新考 瑜伽部
CBETA 14 瑜伽部類 / 瑜伽行派論/疏 / 攝論及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