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665 ; CBETA : T1597 ; 大正藏 : T1597 ;
著譯者 世親菩薩 造;唐 玄奘 譯;
卷數 十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1665 攝大乘論釋 世親菩薩 造;唐 玄奘 譯;
    • 1667 攝大乘論釋論 世親菩薩 造;隋 笈多,行矩 共等譯;
    • 1666 攝大乘論釋 天親菩薩 釋;陳 真諦 譯;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58a19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43a07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439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三) 250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5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1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無著菩薩造論本,天親菩薩造此論釋義,大唐三藏玄奘法師重譯也。
卷一 釋綱要分中,論佛教勝相。
卷二 釋所知依分,論其識情也。
卷三 釋所知分中,雜染相續不相應也。
卷四 釋所知相分,遍計、依他、圓成三相也。
卷五 釋所知相分中,三性自性顯現也。
卷六 釋所知相分多聞依,阿賴耶識所攝也。
卷七 釋彼入因果分,六度行相為果也。彼修差別分,十地昇進不同也。
卷八 釋增上戒分,謂菩薩三聚戒也。
卷九 增上心學分,釋大乘光明等相也。釋增上惠學分,加行無分別智也。
釋果斷分,無住涅槃已捨雜染也。
卷十 釋彼果智分,諸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法身,甚深最甚深,於大乘中顯示甚深之相也。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十卷,唐玄奘譯第三出。與真諦譯、笈多譯。本同譯別。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十卷,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與陳譯攝大乘論釋同本異譯。


閱藏知津

十卷。南持,北枝。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世親菩薩釋攝大乘論本。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諸論釋 / 西土
呂目 論藏 / 宗經論部
會閱 論藏 / 論藏大乘論 / 二、瑜伽部
陳氏提要 论藏 / 四、大乘瑜伽部 / 第二门 瑜伽行派集义论
何氏新考 瑜伽部
CBETA 14 瑜伽部類 / 瑜伽行派論/疏 / 攝論及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