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672 ; CBETA : T1602 ; 大正藏 : T1602 ;
著譯者 無著菩薩 造;唐 玄奘 譯;
卷數 二十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參考

    • 1672 顯揚聖教論 無著菩薩 造;唐 玄奘 譯; (备注:无著菩萨综集《瑜伽师地论》要义而成本论。)
    • 1649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説;唐 玄奘 譯;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49a13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42a01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433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三) 124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7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20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二十卷。
無著菩薩造,奘法師譯。
卷一至卷四攝事品
所謂五法攝菩薩藏,心、心所、有色、不相應、無為,八種識義相也。
論世俗諦、勝義諦、苦、集、滅、道,共六諦。名句文身了義心,及心法所行,諸妙殊勝境界義門也。分別七種義通達也,如頌云:無量諸解脫勝處與遍處,無諍妙願智無礙解神通,論解此偈。
卷五至卷十三攝淨義品
此論於諸論中,最為殊勝,能治內心病等也。
分別勝義諦名相,分別真如正智等五法義;計諸極微常住,論汝為觀察不觀察也。分別四聖行,無上乘大菩提功德,論諸法義等也。分別十六種異論法義,學十二種分別自差別,至問答差別,大要與瑜伽義通也。
諸經體性,文是所依義,是能依等法門。說法師安處,聽法者令生恭敬,不顛倒聞。
卷十四成善巧品
蘊界處、緣起、法處、非處、根諦等,七種善巧妙義。
卷十五成無常品
了無常苦空無我等義也。
卷十五成苦品
成立無常相,已成立苦相。
卷十六成空品
空有三相,自相、甚深相、差別相,十八種義相成。
卷十六無性品
以無我故成無性,遍計、依他、圓成三性也。
卷十六成現觀品
上中下三品,有漏無漏過現未三世等,而作觀察。言加行解脫,見道所斷等義也。
卷十七成瑜伽品
發起般若瑜伽勝行也。
卷十七成不思議品
方便思惟現觀,入不思議處也。
卷十八至卷二十攝勝決擇品
以十種相,發起最勝決擇,如心差別,相建立由依所緣力,立眼、耳、鼻、舌、身、意及一切行相等法。分別此中諸煩惱雜染,勝決擇義也。決擇補特伽羅勝決擇,當知由根等差別,建立五種,如經中所說。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二十卷。
無著菩薩造,宣說瑜伽師地論中要義,顯揚聖教。文約義周,使人易曉。區別義類為十一品,錯綜該羅,法義深廣。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二十卷,無著菩薩造論,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偈云:稽首禮敬大慈尊,將紹種智法王值,無依世間所歸趣,宣說瑜伽師地者。昔我無著從彼聞,今當錯綜地中要,顯揚聖教慈悲故。文約義周而易曉,攝事淨義成善巧,無常苦空與無性,現觀瑜伽不思議,攝勝決擇十一品。


閱藏知津

此論一部,總二十卷,乃瑜伽師地論之樞要也。南情逸,北分切。
無著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攝事品第一
攝淨義品第二
成善巧品第三
蘊、界、處、緣起、處非處、根、諦。
成無常品第四
成苦品第五
成空品第六
成無性品第七
成現觀品第八
成瑜伽品第九
成不思議品第十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宗經論 / 西土
呂目 論藏 / 宗經論部
會閱 論藏 / 論藏大乘論 / 二、瑜伽部
陳氏提要 论藏 / 四、大乘瑜伽部 / 第二门 瑜伽行派集义论
何氏新考 瑜伽部
CBETA 14 瑜伽部類 / 瑜伽行派論/疏 / 顯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