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2102 ; CBETA : T1766 ; 大正藏 : T1766 ;
著譯者 宋 智圓 述;
卷數 四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麗藏福州
思溪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59b19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319a09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二) 534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436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82頁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四卷,宋錢唐崇法寺沙門智圓述。
序曰:夫涅槃無方,佛性無體,而菩薩見之謂之假,二乘見之謂之空,凡夫日用而不知,故如來之道鮮矣。古者能仁大覺愍群機之未悟也,於是仰觀妙理,俯立嘉號,圓常之經於是乎作也。其體言見心,得兔忘蹄,不知紀極,洎乎去聖踰遠,人根漸鈍故,四依大士撰之以疏,童蒙之類又不能曉其旨,故人師申之以記,俾因記以了疏,因疏以知經,因經以識理,理斯達矣。
孰為經乎?孰為疏乎?孰為記乎?混而為一,則如來之道不遠而復,若乃考其功,則記為啟發之先也。故秉筆立言者,實難其人,嘗試論之,夫欲開前疑,決後滯者,必在乎識也,學也,才也。匪識,胡以宗圓理斷是非;匪學,胡以曉群言通理論;匪才,則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三者備矣,斯可與言筆削已矣。
斯玄疏者,蓋章安法師用智者義趣,演龍猛宗旨以申經意也,遂古作者莫之與京。圓不佞識昧,學寡才短,故非立言之人也。竊念斯文墜地,傳受道息,於是辯理解紛而筆記之,乃有玄記兩卷,疏記二十卷。文淺義迂,實無所取,意者,俟夫後世者,有達如荊溪者,忿我之紕繆,秉洪筆,敷麗藻而發揮之,俾斯經斯疏,光大於時,導無窮之機,入祕密藏者,豈不功由於我耶?夫經名者,題牓大理,經文者剖析眾義,眾義由大理所出也。譬若觀發源必知其流多也,挹眾流必知其源一也,故玄之五義,疏之五門,大底申明於此旨,使大理眾義總別相涉,無越三德爾。夫三德者,實諸佛之所證也,眾生之所具也,生佛不二,同歸於心。若然者,則首題之總,品卷之別,在我方寸,豈他物哉!嘗撰疏記以指歸為名者,蓋令於別而識總也;今玄記以發源為號者,蓋令於總而識別也。此乃贊述疏主之微旨耳,豈古自我作哉?抑又此之玄義,皆用經語以成文章,具引則文煩,略之又義闕,繇是粗徵經文,聊輔大意,機要之名,又在此也。吾宗達人,且不以狂簡罪我,或有可觀無隱乎爾。


閱藏知津

四卷。南土,北同。
宋錢唐沙門釋智圓述。

部類

知津 論藏 / 大乘論 / 諸論釋 / 此土
呂目 撰述 / 章疏部 / 經疏
會閱 经藏 / 大乘經 / 涅槃門
何氏新考 經疏部
CBETA 07 涅槃部類 / 涅槃經/疏 / 涅槃經南本/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