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1652-1 ; CBETA : T1582 ; 大正藏 : T1582 ;
著譯者 劉宋 求那跋摩 譯;
卷數 九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1652-1 菩薩善戒經 劉宋 求那跋摩 譯; (备注:與《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比較,多出“序品”,缺少“發正等菩提心品”。另有一卷本《菩薩善戒經》應插入此九卷本第四卷之後。)
    • 1651 菩薩地持經 北涼 曇無讖 譯;
    • 1652-2 菩薩善戒經 劉宋 求那跋摩 譯; (备注:應置於九本《菩薩善戒經》第四卷之後,對應《菩薩地持經》的卷五。)
    • 1649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説;唐 玄奘 譯; 三十五 至 五十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參考

    • 1652-1 菩薩善戒經 劉宋 求那跋摩 譯;
    • 1652-2 菩薩善戒經 劉宋 求那跋摩 譯; (备注:應置於九卷本《菩薩善戒經》第四卷之後)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32b12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40a06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221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三) 107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3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18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九卷,與菩薩地持經同本異譯。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九卷。
佛說諸菩薩修習六度萬行,三昧六通,供養三寶,兼利自他,修相好業,三十七助道品。從初發心至究竟地,一切菩薩修學行相法門,又名菩薩藏經。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十卷,劉宋罽賓國沙門求那跋摩等譯。
佛說菩薩修習六度萬行,三昧六通,供養三寶,兼利自他,修相好業,三十七助道品,從初發心至究竟地,一切菩薩修學行相法門。


閱藏知津

九卷,一名菩薩地。南仕攝,北辭。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等譯。
菩薩地
序品第一:與寶積中決定毗尼經同。
善行性品第二
發菩提心品第三
利益內外品第四
真實義品第五
不可思議品第六
調伏品第七
菩提品第八
菩提力性品第九
施品第十
戒品第十一
忍品第十二
精進品第十三
禪品第十四
慧品第十五
軟語品第十六
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三十七助道品第十八
助菩提數法餘品第十九
功德品第二十
如法住
菩薩相品第一
禪品第二
如定心品第三
生菩薩地品第四
畢竟地
生品第一
攝取品第二
畢竟品第三
行品第四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品第五
住品第六
明十力,四無畏等。後有優波離問結經名。
從第二品以下,並與瑜伽師地論中菩薩地同意。彌勒菩薩宗此經成地論,而地持一經,又從地論錄出別行,故仍與此大同也。

部類

知津 律藏 / 大乘律
呂目 論藏 / 宗經論部
會閱 律藏 / 律藏大乘律 / 〔(原書未題分類)〕
陳氏提要 论藏 / 四、大乘瑜伽部 / 第二门 瑜伽行派集义论
何氏新考 瑜伽部
CBETA 14 瑜伽部類 / 瑜伽行派論/疏 / 瑜伽論/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