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 - 阿毘達磨俱舍論
基本信息
經號 | 何氏新考 : 1627 ;
CBETA : T1558 ;
大正藏 : T1558 ;
|
---|---|
著譯者 | 尊者世親 造;唐 玄奘 譯; |
卷數 | 三十卷 |
原文 |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
備註 |
相關內容
-
-
1627
阿毘達磨俱舍論 尊者世親 造;唐 玄奘 譯; -
1628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婆藪槃豆 造;陳 真諦 譯;
-
本作品的註疏
-
1630
俱舍論實義疏 尊者安惠 造; -
2429
俱舍論疏 唐 神泰 述; -
2431
法宗原 唐 普光 撰; -
2430
俱舍論記 唐 普光 述; -
2432
俱舍論疏 唐 法寶 撰; -
4230
俱舍論抄 日本 宗性 撰; -
4231
阿毘達磨俱舍論指要鈔 日本 湛慧 撰; -
4232
阿毘達俱舍論法義 日本 快道 撰; -
4233
阿毘達磨俱舍論稽古 日本 法幢 撰;
本作品为以下作品的註疏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61c01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253a03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三) 286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論藏(一) 417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380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1014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三十卷。
天親菩薩造,奘法師譯也。俱舍論三十卷,釋六百餘偈,分別界、根、世、隨眠、聖賢、智、定、破執我等九品。乃微細解其名相,顯大乘對法淨惠宗旨觀境,次第禪定相應,離諸煩惱繫縛以成聖果矣。
欲造此論,先明佛德尊高,超諸聖眾也。
卷一、二分別界品
自有漏、無漏、三無為、四聖諦、五蘊、五根色法中,形色顯色,各別了別,如遠觀察軍眾山林等。十八界中幾有見幾無見,幾有對幾無對,幾善幾不善幾無記,色界有見,以可示現此彼差別等義。
卷三至卷七分別根品
如是因界,已列諸根。即於此中,根是何義,最勝自在光顯名根,由此總成根增上義,誰望於誰等。今應思擇,一切有為如相不同,生亦各異,為有諸法決定俱生,色聚極細,立微聚名,顯無細也等義。如是已辯得非得相,同分者,有別實物名為同分,謂諸有情展轉類等,有差別無差別等義。不相應行,前言生相,生所生時,非離所餘,因緣和合;此中何法說名因緣,能作俱有,同類相應,遍行異熟六因。契經中說四緣性,因緣性、等無間緣性、所緣緣性、增上緣性,此中性者是緣種類,於六因內除能作因等。
卷八至卷十二分別世品
已依三界分別心等,今次當說,三界是何。各於其中,處別有幾,謂地獄等四及六欲天,并器世間,色界無色等;當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若業能引,當所往趣,彼業即招,能往中陰,若往彼趣,即如所趣當本有形也。無明何義,謂體非明,如諸親友所對怨敵,親友相違,名非親友,非異親友,繫縛瀑流觸緣等一切義。三千大千世界安立形量,風輪水輪金輪,諸有情業增上力依止虛空等處,諸器界中壽量劫數,時分長短,國土山川,轉王出現治化;有佛無佛,一切有情所作業報等。
卷十三至卷十八分別業品
前說有情、器二種世間,各多差別,由誰而生。偈云:世間由業生,思及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等義。應辯前表無表相,律儀、不律儀、非律儀非不律儀,能遮能滅,惡戒相續,別解脫、靜慮、道生三律儀等。三種律儀,欲界中別解脫,此從一切根本業道及從加行後起而得,即情非情性罪遮罪從現得等。佛依業果性類不同,所治能治說四種業。欲界善名白,不善名黑,善有雜染名黑白,善染超勝非黑非白。十業道中,唯後三道業之道,故立業道名。彼相應思說名為業,彼轉故,轉彼行故,行如彼勢力也。五無間為業障體,其體是何。四是身業,一是語業,三是殺生,一虛誑證根本業道,一是殺生業道加行。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分別隨眠品
前言世別皆由業生,業由隨眠方得生長,由此隨眠是諸有本故,業離此無感,有能一切法相等。諸有情類隨眠隨增名係,有其二種:一者自相謂貪嗔慢,二者共相謂見疑癡,事過現未三世遍行等。即諸煩惱結縛隨眠隨煩惱?義差別,九結三界三見二取如是等義。
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分別聖賢品
已說煩惱斷於九勝位得遍知名,然斷必由道力,由見諦道及修道故,道唯無漏非世間道等義。已說入修心便得定,復何所修,依己所修成滿勝止,幻四念自相共相,各別自性,一切有為皆非常住。已辯住果未斷修惑名為預流生極七返,今次應辯斷位眾聖,且應建立一來向果,進斷修惑等。如前所說,不動應果初盡智後起無生智,諸阿羅漢如預流等有差別,不由種性異有六法也。
卷二十六、二十七分別智品
前說諸忍諸智,後說正見正智,聖惠忍非智,有漏無漏二慧無漏立聖名,盡智無生智二智也。已辯諸智差別,佛盡智、十力智、一切所知境中智,由諸智性成就佛身一切功德殊勝妙法智性。
卷二十八、二十九分別定品
己說諸智所成功德、餘性功德,今次當辨所依止定,且諸定內修四靜慮,攝心一境,專一所緣等定。所依止定,當辨依定所起功德,諸功德中有四無量定,無量有情為所緣故,引無量福感無量果故。
卷三十破執我品
豈無解脫,理必無有,虛妄我執所迷亂故,此法外諸所執我。非即於蘊,相續假立,若唯五取蘊名補特伽羅,何故世尊說云,吾今為汝說諸重擔,可說無常非實有性,不可說常住實有等義。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三十卷,天親菩薩造。
俱皆也;舍此云藏,則庫藏之總名也(出諸經音義)。此論博綜群籍,備摧異說,天竺大小乘學依此為本。(本序)論有九品,一分別界品,說四大、六入、十八界等;二分別根品,說眼耳鼻舌男女命意等二十二根;三分別世品,廣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三界種種事相;次四分別業品,前言世別皆由業生,此明種種善惡諸業,業由隨眠,方得生長;次五分別隨眠品;次六分別賢聖品,說諸賢聖道相;次七分別智品;次八分別定品;次九破執我品,謂有我執無容解脫。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三十卷,天親菩薩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俱,皆也;舍,此云藏,則庫藏之總名也。
此論博綜群籍,備摧異說,天竺大小乘學依此為本論,有九品:
一、分別界品
說四大、六入、十八界等。
二、分別根品
說眼、耳、鼻、舌、男、女、命、意等二十二根。
三、分別世品
廣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三界種種事相。
四分別業品
前言世別皆由業生,此明種種善惡諸業,業由隨眠方得生長。
五分別隨眠品
六分別賢聖品
說諸賢聖道相。
七分別智品
八分別定品
九破我執品
謂有我執無容解脫。
閱藏知津
三十卷。南笙陞階,北樓觀飛。
尊者世親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分別界品第一
分別根品第二
分別世品第三
分別業品第四
分別隨眠品第五
分別賢聖品第六
分別智品第七
分別定品第八
破我執品第九
部類
知津 | 論藏 / 小乘論 |
---|---|
呂目 | 論藏 / 宗經論部 |
會閱 | 論藏 / 論藏小乘論 |
陳氏提要 | 论藏 / 一、小乘阿毗达磨部 / 第三门 后期说一切有部论书 |
何氏新考 | 毘曇部 |
CBETA | 12 毘曇部類 / 俱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