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經號 何氏新考 : 0001 ; CBETA : T0001 ; 大正藏 : T0001 ;
著譯者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數 二十二卷
原文 原文一(CBETA官網), 原文二(異體字糾正、繁簡轉換), 原文三(界面美觀)
備註

相關內容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一) 大本經 (备注:陳案:前部分同《七佛經》等,後部分同《毗婆尸佛經》。)
    • 0004 毘婆尸佛經 宋 法天 譯; (备注:陳案:《長阿含經·大本經》的後部分)
    • 0144-2 增壹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四十五) 十不善品(四)
    • 0002 七佛父母姓字經 曹魏 失譯 ;
    • 0003 佛説七佛經 宋 法天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二 至 四) 遊行經
    • 0005 佛般泥洹經 西晉 白法祖 譯;
    • 0006 般泥洹經 附東晉録 失譯 ;
    • 0007 大般涅槃經 東晉 法顯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五) 闍尼沙經
    • 0009 佛説人仙經 宋 法賢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六) 小緣經
    • 0010 佛説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宋 施護 等譯;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三十九) (一五四)婆羅婆堂經
    • 0144-2 增壹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三十四) 七日品(一) (备注:誤,陳書《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條下記勘同此經,不妥。其《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條下亦記勘同此經。)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七) 弊宿經
    • 0011 大正句王經 宋 法賢 譯;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十六) (七一)蜱肆經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十四) (六八)大善見王經 (备注:誤,大正勘同《大正句王經》)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八) 散陀那經
    • 0012 佛説尼拘陀梵志經 宋 施護 等譯;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二十六) (一〇四)優曇婆邏經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八) 眾集經
    • 0013 佛説大集法門經 宋 施護 譯; (备注:大正此條下記為勘同T0001《長阿含經》卷六(六)轉輪聖王修行經,不妥。而《長阿含經》條的子目中所做記勘同無誤。今從其正。)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九) 十上經
    • 0014 長阿含十報法經 後漢 安世高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 大緣方便經
    • 0015 佛説人本欲生經 後漢 安世高 譯;
    • 0016 佛説大生義經 宋 施護 譯;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二十四) (九七)大因經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 釋提桓因問經
    • 0017 佛説帝釋所問經 宋 法賢 譯;
    • 0028 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三十三) (一三四)釋問經
    • 0197 雜寶藏經 元魏 吉迦夜,曇曜 共譯; (卷六) 帝釋問事緣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二) 自歡喜經
    • 0020 佛説信佛功德經 宋 法賢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二) 大會經
    • 0102 雜阿含經 劉宋 求那跋陀羅 譯; (卷四十四) (一一〇二)
    • 0021 佛説大三摩惹經 宋 法天 譯;
    • 0103 別譯雜阿含經 附秦録 失譯 ; (卷五) (一〇五)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三) 阿摩晝經
    • 0022 佛説梵志阿颰經 吳 支謙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四) 梵動經
    • 0023 佛説梵網六十二見經 吳 支謙 譯;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七) 沙門果經
    • 0024 佛説寂志果經 東晉 竺曇無蘭 譯;
    • 0144-2 增壹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 (卷三十九) 馬血天子品(七)無根信
    • 0001 佛説長阿含經 姚秦 佛陀耶舍,竺佛念 共譯; (卷十八 至 二十二) 世記經
    • 0025-1 大樓炭經 西晉 法立,法炬 共譯;
    • 0027 起世因本經 隋 達摩笈多 譯;
    • 0026 起世經 隋 闍那崛多 等譯;

歷代藏經收錄情況 部份藏經提供圖片鏈接

石經金藏国图麗藏福州宫内厅
思溪国图磧砂普寧洪南
天海緣山南藏北藏
嘉興东大龍藏黃檗卍字
臺中大正东大中華縮刻
頻伽普慧佛教

經錄

  • 蕅益智旭 《閱藏知津》 J32nB271_p0116c04 原文一, 原文二
  • 呂澂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LC06n0006_p0189a11 原文一, 原文二
  • 釋會性 《大藏會閱》 (一) 1頁
  • 陳士強 《大藏經總目提要》 經藏(一) 24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上) 184頁
  • 何梅 《歷代漢文大藏經目錄新考》 (下) 774頁

大藏經綱目指要錄

長阿含二十二卷,為四分,三十經則佛說緣起相長也。
卷一大本分
如來為大眾說過去七佛示生、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轉法輪、涅槃,此謂大本分說也。
卷二至卷四遊行分
佛說跋祇國人民調順不可代,及說七不退法;從跋耆國遊行至拘利村等因緣。
佛或在講堂,或在樹下,或在婆拘城,或在尸羅城,或拘尸城,隨處為阿難人天眾說法,及說涅槃相。
佛告阿難:過去六度,吾於此城作輪王,故來此涅槃。阿難請問,諸天諸神王悉來悲惱,如來入滅定相也。
卷五典尊分
如來因中為國大臣,名曰典尊,化七國王出家及梵志等眾也。
卷五闍泥沙分
此云結勝,如來與授記生天也。
卷六小緣經分
佛說二婆羅門出家,眾嫌云最上種姓,不合出家也。
卷六輪王修行分
如來因中為為輪王,名曰堅固念,出家修道而得果也。
卷七弊宿經分
婆羅門名弊宿,說言只有今世,無後世果報,人多從之。迦葉童子為說佛功德及說因果,遂即歸依。
卷八散陀那經分
散陀那居士化俱尼陀梵志五百眾來歸依佛。
卷八眾集經分
舍利弗白言:我今集如來所說法要,以防諍競。
卷九十上經分
一成法、一修、一覺、一滅、一退、一增、一難解、一生、一智、一證,此十上法,具足五百五十法門。
卷九增一經分
自一修法、二修法、三修法,乃至十法也。
卷十三聚經分
佛告諸比丘:一法趣要趣,謂毒害心也;一法趣善趣,謂不以惡心也;一法趣涅槃,謂念處也,乃至增十也。
卷十大緣方便經分
佛為阿難說十二因緣、四諦、八解也。
卷十帝釋問經分
天帝釋與忉利諸天詣佛所,鼓琴讚佛問:諸修羅多生冤結,自何起也。佛云:從貪嫉生也。
卷十一阿[少/兔]夾經
佛入城化伽婆梵志,謂善宿比丘先說佛過惡。
卷十一善生經分
佛為善生長者說四結業、六損財法義也。
卷十二清淨經分
尼乾子終,弟子分二,諍罵不已,阿難誘化。佛為說修十二分經,及諸善法諸禪定觀境,阿難云:微妙第一清淨也。
卷十二自歎喜經分
佛為舍利弗等說禪定三昧。
卷十二大會經分
佛在迦濕林中,諸天諸神等大集,佛說諸神咒語。
卷十三阿摩晝經
婆羅門令弟子啊薩盡往,相佛實有三十二相否。至佛所,佛為說法,復召師同眾俱來見佛。
卷十四梵動經
善念梵志與弟子眾至佛所,為說六反震動。阿難白言:云何名此經?佛云:義動、法動、見動、魔動、梵動等。
卷十五種德經
大婆羅門名曰種德,詣佛所問成就幾法而得真實,言不虛妄,佛即答之。
卷十五羅檀頭經
佛說過去國祭祀,不使牛羊,及乎歸依佛法僧。
卷十六堅固經
長者子堅固白佛:當現神變,顯上人法。佛云:我於靜處,教弟子不得於婆羅門中現神變也。
卷十六裸形梵志經
名曰迦葉,來至佛所,問曰:故壞祭祀法,罵苦行人。佛為說法,出家得道。
卷十六三明經
佛說正法,破三明婆羅門邪法,令得佛法正見正趣也。
卷十七沙門果經
佛為阿闍王壽命童子說因果法,沙門修行,便得果報也。
卷十七吒婆樓經
佛破梵志說無因論也。
卷十七露跡經
來請佛,去後忽起要念。佛知已去,受供為說惡見、惡念不可起,不成沙門果也。
卷十八世說經
閻浮洲忠單洲,佛說縱廣山川,天地日月,人民花果,莊嚴草等相也,輪王出世治化,七寶自然現也。
卷十九地獄品
佛說閻羅王界,一切地獄所現眾苦相狀。
卷十九龍鳥品
佛說四種龍王、四種金翅鳥,各各所報也。
卷二十阿須倫品
佛說大海水中,有阿修羅宮殿,無量莊嚴也。
卷二十四天王品
皆在世記分。
佛說須彌山東西南北,有四天王宮莊嚴等相也。
卷二十忉利天品
佛說須彌頂上有三十三天,諸天宮殿莊嚴報境壽命,及校量四大洲中,所有餓鬼傍生等,成陰陽事,各各自有勝法等一切相也。
卷二十一三災品
佛說水火風三災,成壞空劫中相狀也。
卷二十一戰鬥品
佛說修羅與帝釋諸天戰鬥相也。
卷二十二三中劫品
佛說刀兵、飢荒、疾疫小三災緣也。
卷二十二世本緣品
佛說三災過已,天成地成時,光音天人命終,展轉下生。漸次世界成就,乃有莊嚴國土,人民初生,人猶有身光。久久生愛染心,一切食用之物,即漸隱沒,漸起鬥諍,由是立君立臣等也。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二十二卷。
阿含者,秦言法歸,蓋萬行之淵府,總持之林苑;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也。開庠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此經四分,合三十經,以為一部。辯邪正如晝夜,昭報應若影響,見遠劫如朝夕,視六合猶目前。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眾瞽,不窺戶牖而智無不周矣(出肇法師序)
第一卷:說七佛本緣壽量眷屬法會弟子,降生入胎,出家成道,乃至涅槃等緣。
第二至第四:說佛將涅槃,遊行化度,乃至入滅,分布舍利事。
第五:說佛過去世為大臣捨家學道,次說廣化人天事。
第六:說劫初已來有五種姓,種種轉變因緣。次說往昔轉輪王,福德修行事。
第七:外道說死後斷滅,無善惡報,迦葉意女說法破其蔽惑。
第八至十:佛說法教化外道,次舍利弗說一增至十等種種法相義,次大緣經,解十二緣法甚詳。次天帝釋問佛,佛為說法義。
第十一卷阿[少/兔]夷品,佛為外道梵志說法。次善生經,為長者子六向拜,佛為說賢聖法中禮六方法。
第十二卷清淨經,世尊說佛制法教授弟子,清淨微妙,離苦得道。次自歡喜經,舍利弗讚說佛法,無上智慧神通,一切世間無與等者。次大會經,十方諸神天人等皆來集會,禮敬如來,佛為諸眾種種結咒。
第十三阿摩晝經,外道使弟子觀佛,佛為調伏,說外道邪偽,佛法真正,佛弟子明行具足。
第十四梵動經,佛說甚深微妙大法光明,說諸六十二邪見。
第十五種德經,佛說法調伏婆羅門眾,次究羅檀頭經亦爾。
第十六:佛不許弟子現神足;次說比丘問諸天四大,從何而滅義。天不能答,還復問佛,佛為說法。次說調伏婆羅門等。
第十七沙門果經,阿闍世王問佛,佛為說此經。次布[詫-言+口]婆樓經,次露吒經,皆佛說法調伏婆羅門外道等。
第十八:記說大千中千世界,四洲轉輪王等事,題云世記經。
第十九:說地獄及諸龍金翅等事。
第二十:說修羅諸天及日月宮事,日月天子生日月宮因緣。
第二十一:說三災天修羅戰鬥事。
第二十二:說三中劫及世本緣劫初等事。


大明釋教匯目義門

二十二卷,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僧肇敘曰: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辯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於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毘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溫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跡,剖判真偽異濟之原,歷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域二儀品物之倫,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翫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辯,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斯可謂,朗大明於幽室,惠五目於眾瞽,不窺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第一分:四經
一、初,大本緣經
佛說七佛壽量眷屬,法會弟子本緣,說毘婆尸如來,亦如今釋迦佛降生、入胎、出家、成道、在鹿野苑轉法輪事。
二、游行經
說佛將般涅槃,游行化度至拘尸城入滅,分布舍利事。
三、典尊經
說佛過去世為大臣輔相七國,不樂五欲,修生梵天事。
四、闍尼沙經
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昔為優婆塞,一心念佛,命終為毘沙門天王子,以至得須陀洹道,來對佛說法。
第二分:十五經
一、初,四姓經
佛說劫初,種姓緣起,剎帝利為最尊,婆羅門是教授者。
二、轉輪聖王修行經
說輪王以正法治世,人民熾盛,財寶豐饒,不承舊法,貧窮劫盜,以至壽命損減等事。
三、弊宿經
童女迦葉,破弊宿婆羅門異見,死後斷滅無善惡報。
四、散陀那經
散陀那,居士名,佛因之伏五百梵志。
五、眾集經
比丘眾集,舍利弗說增一至十法聚。
六、十上經
舍利弗說種種善、不善法,五百五十法。
七、增一經
佛告比丘增一等法。
八、三聚經
三聚者,謂趣惡、趣善、趣涅槃,亦從一法增至十。
九、大緣方便經
佛為阿難說十二因緣、五陰、八解脫等法。
十、釋提桓因問經
帝釋問佛:世間眾生何因緣故,乃至冤仇刀杖相向?佛言:由於調戲,若無調戲則無想,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若無貪嫉,一切眾生不相傷害。
十一、阿[少/免]夷經
阿[少/免]夷,土名,佛說異行異欲者,難入淨解脫。
十二、善生經
善生長者子名日拜四方上下不知法義佛為說種種在家善惡法
十三、清淨經
說佛制法,教授弟子清淨微妙離苦得道,外道非法,不足聽聞。
十四自歡喜經
舍利弗讚說佛法無上智慧神通一切世間無與等者
十五、大會經
十方諸天鬼神來集,佛為眾結咒降魔,令住聲聞乘。
第三分:十經
一、阿摩晝經
婆羅門使弟子阿摩晝觀佛,佛為調伏說外道邪偽,佛法真正,佛弟子明行具足。
二、梵動經
說佛真實平等,大法光,明說諸外道六十二見。
三、種德經
佛說法調伏瞻婆城種德婆羅門。
四、究羅檀頭經
佛為究羅檀頭婆羅門說三種祭祀、十六祀,具因緣法。
五、堅固經
長者子堅固請比丘顯上人法,佛不許弟子現神足,但教於空閑處,靜默思道。
六、裸形梵志經
佛說法化裸形梵志出家證果。
七、三明經
佛破三明婆羅門種種道,非趣天道,行慈比丘,乃生梵天耳。
八、沙門果經
佛為阿闍世王說沙門受學證果,得現在果報。
九、布吒婆樓經
佛說法化布遮婆樓梵志出家證果。
十、露遮經
佛化露遮婆羅門受戒為優婆塞。
第四分:世記經,十二品
說四洲須彌山,轉輪聖王、地獄、阿修羅、龍、金翅鳥、諸天業行,日月寒暑,大小三災劫量,天地初成時種種事。


閱藏知津

二十二卷,前有僧肇序。南克念,北習聽。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初
大本緣經第一
說七佛事。
遊行經第二
因阿闍世王問伐鄰國事,廣為比丘說七法六法,乃至歷敘入涅槃分舍利事。
典尊經第三
般遮翌子述梵童為忉利天說過去大典尊臣事,以之問佛,佛為說究竟梵行法。
闍尼沙經第四
此云勝結使,乃摩竭國王,命終生四王天,為毗沙門作子。述梵童為諸天所說法,佛即以之酬阿難請。
第二分
四姓經第一
為二出家婆羅門,說四姓平等,作惡墮落,作善超昇,見諦證道。
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
誡敕比丘當自熾然,當自歸依,謂修四念處觀,并說古先聖王治世,末後出家。至第七王,不如法治,漸生惡法,致成減劫。刀兵劫後,漸次修善,倍倍壽增。至八萬歲時,慈氏出世。是故比丘當修善法,則壽命延長,謂四神足。顏色增益,謂具戒品。安隱快樂。謂成四禪。財寶豐饒,謂行四等。威力具足,謂見四諦,力能降魔。
弊宿經第三
童女迦葉,為弊宿婆羅門種種說法,破其斷見,皈依設會,死得生天。
散陀那經第四
此居士往梵志尼俱陀處,梵志毀佛。佛至其處,為說苦行淨不淨法,折伏梵志。
眾集經第五
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種種增一之法。
十上經第六
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十上法:謂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退法、增法、難解法、生法、知法、證法,各各增一至十,共五百五十法。
增一經第七
佛為比丘說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證法,皆增一至十。
三聚經第八
佛為比丘說三法聚,謂趨惡趣,趨善趣,趨涅槃法,各增一至十。
大緣方便經第九
為阿難廣說十二因緣甚深義。
釋提桓因問經第十
為帝釋說因調有想,因想有欲,有愛憎,有貪嫉,乃至共相傷害。
阿[少/兔]夷經第十一
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事,及說破世見事。
善生經第十二
為善生長者子,說離四惡行,禮敬六方法。
清淨經第十三
因周那沙彌,述外道徒眾鬥諍事,佛為說無諍正法。
自歡喜經第十四
舍利弗向佛師子吼,稱說如來難及之法。
大會經第十五
諸天集會,佛為結咒。
第三分
阿摩晝經第一
沸伽羅娑羅,遣其弟子阿摩晝,觀佛相好。阿摩晝輕慢釋種,佛出其種姓之因,并為說妙法,如大小持戒犍度所明。次令得見相好,還白厥師,師來見佛,睹相設供,為阿摩晝悔過,除白癩病。自復悟道,生不還天。
梵動經第二
佛誡比丘,於毀三寶者,不得懷忿;於稱讚者,亦勿歡喜。凡夫寡聞,直讚小緣威儀戒行,唯賢聖弟子,能以甚微妙大法光明讚佛。謂佛善知六十二見本末因緣,知已不著,而得解脫。
種德經第三
種德婆羅門見佛,佛問以婆羅門法。於五法中,以次揀去生、誦、端正,惟持戒、智慧,缺一不可。佛讚印之,并為說比丘戒慧,彼即受三歸五戒。
究羅檀頭經第四
佛為此婆羅門說大祀法,及說歸戒,慈心,出家功德。此婆羅門即放牛羊等物,受歸戒,供佛證果,生不還天。
堅固經第五
堅固長者子,三請佛敕弟子現神足。佛言:我但教弟子於空閒處,靜默思道、覆德、露過。以現神足,能起謗故。
裸形梵志經第六
為此梵志說苦行亦有善惡二趣,不皆訶責,但非出要。惟如來大師子吼,能令人出家成道,此梵志即出家證果。
三明經第七
為二梵志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虛妄,及為正說梵道。
沙門果經第八
為阿闍世說沙門現在得果,并受其懺。
布吒婆樓經第九
破梵志相違論,為說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
露遮經第十
此婆羅門見佛,請佛,尋起惡見,謂不應為人說法,佛受供時破之。
第四分
世記經第十一
閻浮提洲品第一
鬱單越品第二
轉輪聖王品第三
地獄品第四
龍鳥品第五
阿須倫品第六
四天王品第七
忉利天品第八
三災品第九
戰鬥品第十
三中劫品第十一
世本緣品第十二

部類

知津 經藏 / 小乘經
呂目 經藏 / 阿含部
會閱 经藏 / 小乘經 / 原始教典門
陳氏提要 经藏 / 一、长阿含部 / 第一门 根本经
何氏新考 阿含部
CBETA 01 阿含部類 / 長阿含經